【信报编译】继上周香港的科研人员确认有一人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报道了类似事件。
荷兰确认了4例基因测序再次感染病例,比利时1例,美国1例,厄瓜多尔也确认了1例。
这几个二次感染的确诊病例并没有为全球新冠疫情提供答案,而是突出了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些答案将对疫情大流行建模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像瑞典这样的国家,这些国家为了群体免疫而拒绝了国家封锁的措施。
经病毒基因组测序确认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8例病例包括:
今年3月,一名33岁的香港男子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入院治疗。四个月后,当他从西班牙返回香港时,拭子检查显示他再次感染。他没有任何症状;
在比利时,一名50多岁的妇女在首次感染三个月后出现了轻微症状。虽然尚未发表,但据说她在第一次感染后并没有产生很多抗体;
在荷兰,一名先前患有疾病的老年人被确认再次感染,一名疗养院病人在上次感染两个月后再次感染,一名60余岁男子首次感染痊愈后三周内两次去医院就诊,另一名60多岁的男子在第一次感染恢复几天后再次回到医院;
在美国,今年4月一名来自内华达州的25岁男子首次新冠病毒被检测为阳性。他恢复了健康后两次测试都呈阴性。首次感染四十八天后,他再次住院;
今年5月旧金山一名46岁的男子首次新冠病毒被检测出阳性。今年7月,他的检测结果为阴性。8月,在首次感染81天后,他再次患病并在厄瓜多尔接受检测。
感染之后会发生什么
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行动,产生抗体和T淋巴细胞。
抗体就像小盾牌,阻止病毒上的刺突蛋白附着在健康细胞上。T淋巴细胞更像士兵,帮助身体摆脱病毒。正常情况下,抗体和T淋巴细胞会记住病毒,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这段记忆意味着下一次病毒出现时,防御系统会立即投入行动。这意味着,一个人可能根本就没有生病,或者只是轻微感染。
抵抗未来感染的免疫力可能会受到身体素质的影响。每个人的免疫反应水平不同,这可能会影响免疫的持续时间。
再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一直在预料之中。
奥克兰大学博士妮基·特纳(Nikki Turner)表示,“对于任何传染病来说,第二次感染都是有可能的,这对某些传染病来说比其他传染病更常见。我们知道,重复感染会与其他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一起发生。”
通常,老年人的免疫反应不如年轻人强烈,但其他因素也会起作用。
“例如,正在服用可能会影响免疫反应药物的人,或有会影响免疫反应的某些疾病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有更短的保护时间。”
在报告的8例二次感染病例中,有一半涉及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
在更多关于单个病例的细节公布之前,还有待观察从这些病例中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助于了解他们在首次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水平。另外一些年轻人的病例显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些人都没有强烈的免疫反应。
这是数据缺失的第一个大问题。什么水平的抗体足以阻止二次感染?
第二个大问题是免疫的持续时间,这可以通过追踪抗体水平并观察它们如何随时间变化来回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克霍夫博士(Dr Maria Van Kerkhove)的说法,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跟踪个体的纵向研究。
“从正在进行的纵向研究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结果都已经发表,我们确实看到了强烈的抗体反应,并且保持在相同的水平。”
对来自同一人群的不同人所进行的横向研究,她表示:“有一些迹象表明,免疫力可能略有下降或减弱。”
再次感染
另一个似乎没有回答的重要问题是,再次感染病毒的人是否会传染他人。
在韩国,据信已有200多人再次感染。这一观点后来被修正,再次感染的人群被认为是第一次感染的一部分,这些确诊病例也不会传染给其他人。
对于这些被证实感染了不止一种毒株的新病例,尚不清楚研究人员是否对此进行了研究。香港的研究似乎没有测量第二次感染后病毒的脱落情况,目前病人也被隔离。
这对控制疫情大流行意味着什么?
在香港的病例中,令人担忧的是: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他的第二次感染不是通过常规边境检测发现的,他不会知道自己再次感染了病毒。
迄今为止报告的其他7例病例在第二次感染时都出现相应症状。
但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国家检测标准的不同所造成的。在只对有症状的人进行检测的国家,可能会忽略导致病毒传播的无症状病例。
瑞典寄望于通过感染实现群体免疫,但从第一次感染到第二次感染之间的时间如此之短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对疫苗的影响
二次感染并不是疫苗的丧钟。
疫苗对于通过群体免疫终止病毒传播也可能起到关键作用,从而降低社区中的病毒水平。同时,也要加强注射。
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疫苗学家、副教授海伦•佩罗西•哈里斯(Helen Petousis Harris)在香港二次病例发生后没有仓促下结论。
“这一发现对正在研发的疫苗不一定有影响,因为它们没有模仿自然感染。就新冠病毒而言,自然感染实际上会干扰免疫反应,而疫苗则无须与之抗衡。”
文源:Stuff 图源:网络 编译:Chris Li
版权声明:
1、凡《新西兰信报网》转载的新闻、观点等,版权归原新闻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新闻机构立场。
2、未经本机构许可,其他任何机构、个人不得复制、摘录、转载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新西兰信报网》采访、编译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3、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nzmessenger@xtra.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