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对于国内外医疗体系和具体操作的不同,在网络上曾有过很多讨论,一些网友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称之为“别人家的医保”。不过,作为高福利国家的加拿大,其医疗体系似乎“独树一帜”,连急诊患者都要排队等候数个小时。海外网专栏作者、旅加学者陶短房以其亲身体验,讲述他在加拿大看病那些事儿。
—————————————-
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别出一格,几乎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医院急诊室也别有一番风情。
许多和加拿大一样实行福利医疗制度的国家,境内是既有“不要钱”的公立医院,也有“优质优价”的私立医院的,但加拿大却不同,国内几乎没有私立的综合性医院,道理很简单:所有医生、护士都隶属于封闭性很强的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不允许旗下会员为私立医院工作,这样一来尽管法律上并未禁止开设私立医院,但实际上是开不下去的。
刚移民加拿大时水土不服,想起住处附近就是大温哥华地区有名的综合性医院——列治文医院,就跑过去求诊,结果找了一圈都没发现门诊部,一问之下才知道加拿大的医院根本就没有门诊部,因为根据这里的医疗制度,病人患病应先向“家庭医生”求诊,家庭医生觉得需要再推荐给“专科医生”,“专科医生”觉得有必要才会转介至医院,因此医院其实原则上是不直接接收患者的,当然也用不着什么门诊部了。
但有一个部门却是例外——医院的急诊室是可以直接收病人的。
加拿大医院的急诊室规模很大,通常占据一整层楼面,门禁很严,急诊室门口会有个接待员简单询问病情,认为确需急诊,就会在患者手腕上拴一个纸条式的通行证放行。
急诊室内的格局有点像中国的火车站,会有一个“总控室”,由实习医生或护士值班,病人在这里刷医保卡,简单通报病情,然后会被引到预诊室等候。一些福利国家的公立医院是要收挂号费的,但加拿大却不用,看急诊只需要刷医保卡即可,钱么,医院稍后自会向省政府卫生厅收取。
预诊室说是“室”,其实通常是四面透风、用屏风隔开的一个隔间,会有医生和护士前来简单询问病情、病史,判断是需“加急”还是稍等一下也无妨,如果觉得没把握,会安排化验、透视或体检,但概率并不大,我两个儿子几次因高烧去挂急诊,只有一次做了极简单的化验,和中国动辄“全检”迥然不同,究其原因,一位在当地卫生局工作的华人朋友认为,是因为在加拿大体检、化验同样免费,而中国却是收费项目,因此前者的思路是“能省则省”,后者却是“最好做全”。
预诊后患者通常会被引导到专门的候诊区等候处理,这个候诊区和中国倒有几分相似:按科划分、很大,患者和家属都呆在这里,已经问诊完毕、被认为无需住院但需暂留观察者也呆在这里。不过在中国,这类候诊区通常会看到许多吊瓶架,在加拿大急诊室的候诊区几乎一个也看不见,因为类似发烧之类病症加拿大是不会让挂水的,炎症打抗生素也极为罕见,所谓“暂留观察”,通常就是到点护士来量个体温,最常见的辅助医疗器械是冰袋。
加拿大医院急诊问询台(图源:搜狐)
候诊区设施很齐全,墙壁上有电视,不断播放各种热门节目,在某个角落还有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玩具,如果没有,护士也会变戏法般拿出蜡笔、拼图、橡皮泥之类小玩意来安抚他们。
之所以要准备这些,是因为加拿大的急诊室候诊时间实在太漫长了:9年前我太太为接住即将掉下床的儿子,不小心将额头撞在床头柜角上流血不止,结果在候诊室足足等了近6小时才缝针,期间就只能自己仰面用止血棉按住伤口。当时同在候诊的一位病友(是一名侨领)安慰称,他曾患急性阑尾炎,去卡尔加里一间医院看急诊,结果等了一个通宵仍在候诊,情急之下第二天早上只能大声呼痛,终于惊动护士给了止疼片,而手术则直到这天傍晚才做——这还算快的,加拿大东部蒙特利尔,一位同样患急性阑尾炎的华裔老者(据说是团聚移民抵加的老红军),多年前就因为候诊时间过长耽误了手术,结果不治身亡。几个月前本人不小心吞下一块很大的鸡骨,“如鲠在喉”的滋味实在难受的很,只得去附近医院急诊室求助,结果候诊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照后来那位医生笑称,应算“加急”,因为以加拿大的标准,急诊室候诊“仅”两个半小时实在已经很快了),在这两个半小时期间那块鸡骨已惊险万状地滑入胃中,姗姗来迟的鼻窥镜检查,只在食道口发现几处被鸡骨严重划伤而留下的淤血而已。
去年寒假前(加拿大中小学寒假在12月中下旬),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儿子在学校操场被一名高年级同学从两米多高的攀登架上撞落,头朝下跌在沙坑里,后脑着地。当晚儿子说“头有点疼”,且后脑着地处有些红肿,我们不放心,就连夜将儿子送到离家最近的一间医院急诊室。照例排了几个小时后见到医生,却只是随手摸了摸就说“没事,回去观察”,再三向其要求照X光都被以“不需要”、“对孩子有副作用”为由拒绝。当晚我们一直提心吊胆,直到第二天见红肿褪去才放下心来。事后有这方面专业人士称“其实很悬”,儿子幸亏坠地时戴着厚厚的羽绒服帽子,且地面为沙坑,如果真的颅内出血,如此“急诊”弄不好“是要出大事的”——据说东部安大略省已经因为这类“急诊不急”闹出过不止一例人命了。
效率虽然是慢了一些,但加拿大的急诊室也有几个很突出的优点:首先是“不管钱”,医生不会“搭车开药”;其次,工作人员虽少,门禁却很森严,别说闲杂人等,即便家属非必须也会被劝阻入内,几乎很少听说“医闹”的事在加拿大急诊室发生,更别说闹大了;第三,则是人人平等——虽然等得难受,但不管你是草根还是大富大贵,都只能同样耐着性子在候诊区熬着。
几天前,我担任顾问的温哥华某华文传媒,任职多年的老会计突然离职,询问之下才知道老会计的妻子得了急病,怕“急诊不急”耽误病情,索性回流国内花钱看病“先救急再说”,老会计一家移民多年,若非被急诊吓着是不会轻易下次决心的:回流的决定如此之急,他连多年的“老伙伴”——大马力四驱越野车和心爱的猎枪都匆匆贱卖了。
(陶短房,旅加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