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后,新冠病毒(SARS-CoV-2)持续演化,中国大陆、英国、德国陆续指出病毒演化型态,中研院团队近来则领先全球,初步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已演化出6大类型,且病毒变异程度越大,致死率可能越高。中研院补充,目前资料量正快速累积,且病毒突变持续产生中,显示新冠病毒演化仍在进行,中研院研究团队将持续监测。
中研院指出,各国团队陆续着手研究新冠病毒株的型别,有些团队仅针对1个突变判断病毒株分型,缺点是低估了后续病毒株演化的複杂性与异质性,有些团队则利用演化树来推测病毒株分型与发生先后,但这些病毒株的分型目前都已不足以描述病毒不同的变异。
中研院说,包括中研院长廖俊智、中研院统计所长陈君厚、统计所研究员兼中研院国际研究生生物资讯学程召集人杨欣洲在内的统计科学与生物资讯研究团队,自「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取得资料,并突破研究方法窠臼,以病毒突变与演化树分析双管齐下,清楚呈现病毒株分型与突变印记的关联。
中研院表示,该研究发现,目前世界上主要的6大病毒株分型,竟可由13个主要的突变印记区分,此项发现的生物意义仍须研究,但这13个突变印记的兴衰,有助预测各病毒株消长及其生物学上的意义。
此外,该观察性研究也呈现出病毒突变量与致死率正相关与随着时间有增强的趋势。但中研院强调,由于样本数仍偏低及样本代表性的差异,未来仍须持续追踪与分析,并考量可能干扰因子及突变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中研院说,目前资料量正快速累积发现有全新的病毒突变持续产生中,显示新冠病毒的演化仍在进行,中研院研究团队持续进行监测。
文章来源: 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