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左一)在演奏中
“我总是惊讶地发现,我不假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了。世界突然充满了可能性。”背上行囊的朱宁不停前行,因为所有的不期而遇都在路上。
朝着目标不停前行
2014年,怀揣着音乐梦想的朱宁搭乘北京飞往荷兰的班机,开始了自己充满欧洲古典韵味的音乐之旅。朱宁自小便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结束了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和音乐学专业的本科学业后,她选择到荷兰皇家音乐学院继续深造。谈及为何选择出国学习音乐,朱宁说:“因为我学的专业是西方早期音乐演奏(巴洛克小提琴),目前国内专业院校尚未开设这个专业,所以选择到荷兰跟随最向往的老师学习。”旅途的起始,不过是朝着最初的目标,不停地走着而已。
通过在荷兰皇家音乐学院的学习,朱宁对所学专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学习乐器演奏的宏观角度看,我现在的专业不光注重具体演奏技巧,还关注对史料与文献的研究。不过对后者的研究并非如同音乐学专业那样落实于论文上,而是落实在最终的表演上,追求在主观灵活阐释与有足够说服力的史料依据之间的平衡。”
音乐素养重在交流
音乐作为艺术形式之一,体现着人类追求美的共性,不分国界。接受多年音乐艺术熏陶的朱宁说:“所谓的共性主要体现在欣赏方面,即不同国家的人也可能欣赏相同的音乐。”然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也有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在人们谈及中外音乐之时,常会提到二者的差异。在朱宁眼中,“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创作和阐释方面。不同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受不同文化熏陶、在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下成长的演奏者,其阐释也必然不同。”
朱宁坦言,在音乐方面的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出国留学、旅居创作、旅行演出等都可以促进交流。对待不同文化的兴趣、接受的胸襟和理解的能力自古便是音乐工作者需具备的素质。”她还介绍说,在早期音乐这个领域,中外之间早有交流,“目前国内虽尚未设立早期音乐专业,却从上世纪末已开始邀请西方早期音乐团体(古乐团)访问演出。”
开阔眼界是最大收获
初到荷兰,朱宁并没有因为语言差异遇到沟通困难,“荷兰的本土语言为荷兰语,然而当地居民的英语水平都很高,给我这样的外来者,带来了交流上的便利。”然而留学之旅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困难来自经济方面,我和绝大多数的留学生一样,课余时间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就个人而言,因为我学习的专业是演奏,所以目前打工的主要方式就是在音乐会上演奏,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辅助学习的作用。”
受到早期音乐实践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即兴”的启发,朱宁在练习、排练和演奏中感觉到“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比如,不再将现场演出局限于某种一成不变的计划之中,而是给临场发挥留有充足的空间。而这些不确定性,给现场演奏带来了更真实的生命力和前所未有的趣味。”朱宁说。
人们或许不能从一生的维度上来概括留学的意义,但这段经历的确是人生中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朱宁认为留学带给她最大的影响是开阔眼界。“个人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启发,通过思考所抵达的思想深度,也只有在实现了第一步之后才可能随之而来。这第一步对我个人而言,便是留学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去。未来不可预测,不过可以确定,专业的提高、思路的开阔,理应对未来起到正面的影响。” 朱宁说。
遥远的旅途或许不像表面上那般美好,只有回忆起在路上的那些不期而遇,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26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