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基督城交响乐团年度圣诞音乐会“A Festive Christmas”将于本周六12月18日晚6点30分,在基督城市政厅温暖奏响。
新西兰华裔指挥家吕天贻(Tianyi Lu)携手9岁小提琴手陈柏臻(Tony Baizhen Chen)与歌唱家Juliet Reynolds-Midgley亮相本场年度圣诞音乐会。
基督城交响乐团(CSO)将表演多首传统圣诞曲目,包括Silent Night,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Sleigh Ride, Jingle Bells等,还有其他备受欢迎的交响乐。音乐会上,交响乐团将邀请现场观众合唱部分曲目,让人们享受真正温暖的新西兰圣诞气氛。这是一个很适合举家出席的音乐会。
音乐会主页 https://cso.co.nz/events/a-festive-christmas
购票通道 https://www.eventfinda.co.nz/2021/cso-presents-festive-christmas2/christchurch
9岁的陈柏臻(Tony Baizhen Chen)目前是Cathedral Grammar School五年级学生。他2020年加入学校管弦乐团,并于今年年初加入学校的弦乐合奏团。
陈柏臻5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师从Nevillie Baird和Raya Marinova。7岁半时,他开始跟随Milana Kormienko学习小提琴。
他是一个对音乐充满激情的孩子,一直享受着音乐带给他的快乐。
在接触音乐的四年道路上,小小年纪的他屡次获得各种奖项。在今年1月份惠灵顿举行的新西兰音乐比赛(New Zealand Music Competition)中A组夺冠。基督城音乐比赛(Christchurch Music Competition)中赢得了邓米尔挑战杯(Dunmill Challenge Cup)和格雷巴&索拉杯(Greeba & Thora Cup)。
2020年,他获得了新西兰国际青年艺术家Group A的第一名(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Young Artist Group A)。
2020年和2021年,他两次被学校评为最有前途和表现最好的音乐选手,并获得肯尼迪杯(Kennedy Cup)和多德顺奖杯(Dodgshun Trophy)。2021年6月,他破格荣获Courtnery Allpress音乐奖学金。
2018年,6岁的陈柏臻在理查德·克莱德曼音乐会儿童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自2018年起,陈柏臻开始参加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音乐考试(ABRSM),均在两门乐器上取得高分,并被邀请参加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年度高分音乐会。今年,他取得了基督城小提琴考试的最高分。
新西兰华裔指挥家吕天贻现任挪威知名乐团——斯塔万格交响乐团(Stavanger Symphony Orchestra)驻团指挥(Conductor-in-Residence)。斯塔万格交响乐团是挪威老牌乐团,成立于1938年。
31岁的吕天贻,出生于上海,华裔新西兰籍指挥家,曾任墨尔本交响乐团助理指挥、英国威尔士国家歌剧院常驻指挥。2020年,她连夺吉多·坎特利指挥大赛及第九届乔治·索尔蒂国际指挥大赛冠军。
视频:吕天贻指挥格温特青年管弦乐团,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以下节选自微信公众号“古典音乐前沿”)
吕天贻曾任墨尔本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布里斯托尔大都会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圣·伍洛斯演奏家的首席指挥,并定期为英国和新西兰各地的管弦乐队进行客座指挥。她是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的初级指挥研究员,也是该学院指挥系的成员。嘉宾活动包括与卡迪夫爱乐乐团、阿伯丁尼交响乐团、奥克兰爱乐管弦乐团暑期学校和奥塔戈歌剧院的音乐会。
在大师级或助理角色中,吕天贻与指挥和乐队合作,包括伯纳德·海丁克和卢塞恩音乐节管弦乐团、马克·艾尔德爵士和哈利、托马斯·桑德尔德和张弦与英国广播公司威尔士国家管弦乐团合作、卡罗·里齐和大卫·琼斯与皇家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卡罗·蒙塔纳罗和妮可·派因与达拉斯歌剧管弦乐团合作、爱丽丝·法恩汉姆和威尔士国家青年歌剧团合作、亚历山大·波利尼克与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合作、彼得·因金宁与新西兰交响乐团合作,西恩·爱德华兹和达顿节管弦乐团,肯尼斯·基斯勒和柏林小交响乐团,克里斯托弗·西曼是交响乐服务国际指挥培训项目的一部分。
从2019年8月开始担任加的夫威尔士国家歌剧院的助理女指挥兼驻场指挥,这一角色将包括2020年比才歌剧《卡门》的演出。最近的亮点包括与奥克兰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与卡罗林·维德曼在里斯本的古尔本基安管弦乐团以及在葡萄牙巡回演出的音乐会、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哈雷管弦乐团、Ulster管弦乐团、皇家威尔士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布加勒斯特无线电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和奥克兰爱乐乐团。
在2019/20乐季中,吕天贻首次与苏格兰皇家国家管弦乐团、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图尔库爱乐乐团、拉普兰室内乐团、西雅图交响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以及达尼丁和克赖斯特彻奇交响乐团合作。作为墨尔本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她将于2019年11月带领一个地区音乐会巡回演出,随后在2020年再次回到该乐团,并与阿尔斯特管弦乐团和布加勒斯特无线电交响乐团进行回访。
此前,吕天贻一直在积极磨炼自己的技艺。2018年6月,她积极参加了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大师班和丹尼尔·加蒂的大师班,并在2017/18赛季成为洛杉矶爱乐乐团的杜达梅研究员。2016年,她被选中参加达拉斯歌剧院琳达和米奇·哈特女指挥家学院的指挥方案,随后被邀请回来协助他们制作《茶花女》,并于2017年主持多尼泽蒂的一场舞台音乐会。
在此之前,陆川参加了伯纳德·海丁克卢塞恩节大师班。吕天贻在32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与伯纳德·海丁克一起参加卢塞恩音乐节大师班。2016年,她从150人中被选为达拉斯歌剧院琳达和米奇·哈特女指挥家学院的积极参与者,并将在2017年的《茶花女》中回到卡洛·蒙塔纳罗担任助理指挥。
作为一名长笛手和作曲家,吕天贻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新西兰木管乐比赛一等奖和奥克兰大学道格拉斯·利伯恩和卢埃林·琼斯作曲比赛的最高奖项。她广泛的音乐兴趣也使她在本科学习中学习巴洛克长笛、小提琴、大键琴和电子音乐作品。作为一名歌唱家,吕天贻曾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和新加坡广场等地与奥克兰大学室内合唱团一起演出。她还参与了新西兰的Sistema Aotearoa项目,并喜欢教书。
吕天贻5岁那年就和父母从上海移民新西兰,十三岁开始学习长笛,她笑称自己从小就对音乐十分敏感,在中国拍的家庭录像中,自己对着音乐又唱又跳。
“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和音乐是连在一起的,会对音乐做出自然感应。我去听音乐会时,我会感到身体的触动,我能感到温暖、阴郁、光亮和色彩。 ”
“(我接触指挥)是出于偶然,” 吕天贻讲起她第一次指挥的经历时说,“当时我想成为一名电影作曲家,像约翰·威廉姆斯那样,为《星球大战》谱曲,还有那些经典的迪斯尼电影。大二那年,我为高中的乐团写了个曲子,我中学时的老师彼得·汤姆斯就说,‘你为什么不自己指挥?这是你写的曲子。你比我更了解它。你应该指挥。’我问他,‘怎么指挥?’他说,‘只要这样,一二三四。’他做给我看了基本动作。我去了趟洗手间,做了个祈祷,然后出来就上台了。我打心里爱上了指挥,虽然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回放录像的时候,我就像一只海鸥扑打着翅膀,完全没有概念。但我真的对它充满了热情。”
受奥克兰爱乐乐团的Eckehard Stier鼓励,在奥克兰大学学习时将指挥作为职业生涯,师从Uwe Grodd 和 Karen Grylls,随后成为交响乐服务国际交流培训项目中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吕天贻在奥克兰大学师从Uwe Grodd and Karen Grylls学习指挥课程,在这里她获得了一级荣誉学士称号。
随后她在墨尔本大学跟随John Hopkins学习指挥,接着她去了英国,在皇家威尔士音乐和戏剧学院跟随David Jones学习,目前她在那里担任指挥初级研究员。
她坦言,做指挥在很多方面对她都是挑战。“你需要非常了解音乐。你需要了解用哪种语言来清晰地传递信息。记忆方面,你需要专注于乐谱的各种细枝末节,谁在什么时候进来,我们要怎样塑造这段乐章。还有社交方面,(你需要)和人打交道。“
她从此继续在欧洲的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大师班或担任助理指挥角色,吕天贻合作过的指挥和乐团,包括伯纳德海汀克和瑞士卢塞恩节日弦乐团,马克埃德尔爵士和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Thomas Søndergård,张弦及BBC威尔士国家交响乐团。
2017年3月17日,墨尔本交响乐团宣布26岁的吕天贻为新的助理指挥加入墨尔本交响乐团。吕天贻将在两年的时间里与MSO合作,在乐团首席指挥Andrew Davis爵士的带领下,积极参与集体演出,他表示很高兴能与吕天贻合作。
吕天贻说:“在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城市,与MSO的不可思议的音乐家和工作人员工作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机会。我真的期待与安德鲁爵士,这个世界级管弦乐团的指挥家,客座艺术家和音乐家一起合作。这是一个管弦乐团在作为一个艺术领导者培育下一代的音乐家,独奏家,作曲家和指挥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我为乐团的艺术卓越声誉、及其对澳大利亚音乐的承诺和为发展艺术家所做的重要工作感到自豪。许多年轻的指挥家可以与小型乐团合作,例如三重奏组,四重奏组或者可能是室内乐组,但是由于其规模和组织的复杂性,与完整的交响乐团合作仍然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经历。”
“现在轮到我与下一代分享我积累的知识!”戴维斯大师说。在两年中辅导吕天贻的戴维斯对此深有体会。这位年过古稀的墨交首席指挥在过去近半个世纪的指挥生涯中,曾执棒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以及芝加哥歌剧院等。他认为,成为一名全能的音乐家是执棒指挥的先决条件。“你必须是一名音乐家,准备充分,技能全面,功底扎实,对乐团和全部音乐家有深厚的了解,“戴维斯说。
戴维斯指出,每个乐团有着不同的个性,首次执棒一个乐团的年轻指挥要迅速掌握这一个性,因此沟通是做好指挥工作的关键。他向我们回忆起自己在职业初期亲身经历的一件尴尬事件。
“我记得当时我第一次去芝加哥交响乐团,指挥德沃夏克的第七号交响曲,演奏当中的第一乐章第一乐段,我后来停下来对铜管乐器部说,‘这支乐团的的铜管乐器部是名副其实的享誉世界,但我想听到这支乐团的其他部分。’说完之后我就想,‘我刚才说的是什么呀?我都干了些什么?’然后所有的弦乐器部和木管乐器部(的音乐家)都开始把脚在地上拖来拖去弄出响声。我抬头看铜管乐器部,他们都停了下来,并笑了出来。我心想,‘天啊!还好过了一关。’我觉得是我的英国口音(救了我),” 戴维斯大笑着说。
即便在当今,这仍是年轻指挥家面临的一个“蛋和鸡”的两难处境。他们需要相当多的经验才能担当一个乐团的领袖——指挥,但除非他们先获得机会指挥乐团,否则他们无法积累起实际经验。吕天贻认为,这是每一个立志走上指挥台的年轻人必须赢下的心理战。
“一个最大的挑战是那种指挥不能犯错的想法。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们都在学习。你需要非常非常努力地学习,准备万全。除非你有想法,否则站在乐团前毫无意义。”
“对我来说,我没法装出信心。如果我没准备好,我没法假装自己知道。所以我的自信来源于我对乐谱的了解,做好研究和功课,而且乐于采纳建议,” 天贻表示。
参加大师班或以助理指挥的身份向前辈指挥家学习,或是当今乐坛年轻指挥积累实际经验的最佳途径。凭借过去三年多来在英国与不同指挥及乐团共事的经历,年轻的吕天贻一举获得墨尔本交响乐团新设立的助理指挥一职,踏上了指挥生涯的另一个台阶。对此感觉“自豪又谦卑的”吕天贻坦言,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与人共事。
“指挥的工作是与人相关,要感同身受,要帮助他人为一份共同的愿景而投入。这些大部分都和领导力有关,” 天贻说道。在她入职首日墨交的彩排中,天贻一身休闲服,扎着马尾,安静地坐在海默尔音乐厅空荡荡观众席的后排,用心观察台上戴维斯和音乐家的合作,面前的指挥乐谱翻开着,时不时手指会在空气中轻而有力地挥动。
“我以前觉得指挥家都像独裁者,掌控局面的那个人,直接不废话那种,但现在我见到那么多不同的指挥家,其中有的人喜欢一直讲笑话,很随和,” 天贻说。“我觉得这很好。因为在艺术领域,不同和多元化、不同的背景和对生活不同的态度,是那么重要,因为这会让世界更丰富。”
从小就爱上了交响乐与指挥的吕天贻,却因从未见过行业内有成功的女性指挥家,她一度对自己的梦想有所犹豫。直到她勇敢地打破成规的禁锢,用才华征服了乐界。她希望更多在指挥上有天赋女性可以得到平等的机会,不再因性别而背负沉重的标签。
要让世界变得更多元丰富,像吕天贻这样的年轻指挥还需要打破另一道玻璃天花板。几个世纪以来,指挥一直被视为男性专属的职业。虽然如今女性担任指挥的人数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但其比例仍远远落后于男性。
“女性担任指挥需要很多勇气,还有雄心,还有自信…最终这道玻璃天花板会被打破,”戴维斯说。
吕天贻认为,缺乏榜样也造成了少有女性从事指挥的现状。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指挥家,诸如澳大利亚的西蒙娜·扬、中国的张弦、英国的肖恩·爱德沃兹等,在指挥台上赢得观众和乐团的爱戴和声誉,这种趋势行将逆转。
“(女性做指挥的人很少)很大程度上和看不到榜样有关系。我刚开始的时候,看不到任何女指挥。所以我从来没转过念头我能成为指挥。所以,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指挥从事这一职业,我希望年轻一代的女性会看到‘哦,我能做指挥’。这是有可能的。”
“她不仅在指挥台上表现出完全的精通,而且对各种作品也有成熟的理解…以及对任何观众来说都非常吸引人的现场表演”——安德鲁·戴维斯爵士
“伟大的音乐性,对不同曲目的理解,指挥台上的自然魅力”——卡洛·里齐
“她的指挥风格非常清晰…富有诗意和戏剧性;优秀的沟通者”——吉尔·怀特——英国广播公司高级音乐制作人兼英国国家青年管弦乐团团长
“灵感和情感,天一具有与生俱来的沟通能力,能够传达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传递清晰、清新和活力!”——吉尔·弗朗西斯·威廉姆斯,卡迪夫爱乐乐团首席
“集中精力,精力充沛,音乐绝对是排练和表演的中心,天一路是一个愉快的工作,从计划阶段到音乐会。”——罗西·比斯,威尔士国家歌剧院首席大提琴
“天贻的魅力、力量和强度让她能够突出自己作品中的新元素。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拥有这样的冠军实在是太激动人心了……”——本·伦,作曲家兼指挥家
“一位敏锐且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彼得·托马斯,奥克兰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天贻的音乐感知是最高级别的,她的风格意识令人印象深刻。她的直觉技巧和卓越的音乐才能显示了她对所演奏音乐的卓越洞察力和理解。”——奥克兰合唱团和曼努考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版权声明:
1、凡《新西兰信报网》转载的新闻、观点等,版权归原新闻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新闻机构立场。
2、未经本机构许可,其他任何机构、个人不得复制、摘录、转载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新西兰信报网》采访、编译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3、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nzmessenger@xtra.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