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Chinese farmers use live streamig to sell local feature food products
晚上8点,大山里的小镇渐渐安静,“90后”农民陈来凤的直播间里却非常热闹。茶叶、石斛、稻虾米……各种当地土特产在桌上一字排开,陈来凤忙着将新鲜炒制的茶叶用水冲泡,向近百位在线观众展示推介。
“黄芽的特色是泡出来的汤色微黄,茶叶很绿,有一股清香味,大家如果喜欢可以留言下单。”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直播卖货的陈来凤看起来娴熟自信。
白天拍摄乡村生活的抖音短视频,晚上化身“乡村主播”带货,这位来自安徽省霍山县但家庙镇的“新农人”没有精致的妆容和特色才艺,却在中国最活跃的短视频平台之一抖音上拥有4万多粉丝。4月,她为其所在的农业合作社直播卖货销售额近60万元。
不同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越来越多像陈来凤一样的“新农人”开始从单纯生产向产销一体转变,积极运用手机这一“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
直播间为农产品销售找到新出路
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表示,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是农产品营销的创新,也补上了传统农产品营销的“短板”。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国上万间的蔬菜大棚瞬间变成直播间,市长、县长、乡镇长纷纷带货,还有网红带货,让农产品的销售找到了新出路。
陈来凤对直播带来的效益感触颇深。她创建的成凤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50多名农户,原来大多是将农产品卖给街上的商贩,销售圈很窄,集中上市时,有时还卖不上价钱。
“我的直播间里一晚上有几百人观看,一晚上可以卖出1000多袋大米,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新机会。”陈来凤说,“直播将农民和顾客直接联系在一起,以更直观的方式实现产销一体化,带来了更多效益。”
“农村主播”成为6万多名农民的新职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中国共有6万多名农民入驻淘宝直播,“农村主播”成为他们的新职业。淘宝直播平台上农产品相关直播已达140万场,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0多个县(区),田间、大棚、仓库、渔船都成了农村主播的直播间。
3月30日,淘宝正式发布“村播计划2.0”,宣布今年将联合陕西、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区市的商务和农业部门,共同孵化20万“新农人”,预计通过直播带货使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50亿元。
不同于刚开直播没多久的陈来凤,36岁的安徽省宣城市东华山村村民张雯雯2013年入驻淘宝开店,2017年就开始直播卖竹笋、葛根、乌米粽等当地原生态农产品。田间地头、山野溪边都是她的直播间。
“我会直播从山上采竹笋,到回家里剥竹笋的全过程,之后如果有买家询问,可以给他看我们的直播回放,加深对产品的认识。”张雯雯说,4月她直播了20多场次,带动销售额近8万元。
“虽然不是每次直播都有很大销售额,但增加了店铺的知名度和粉丝量,同时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生活和中国农民的新面貌,这个也是直播的价值所在。”张雯雯说。
从“门外汉”到“网红主播”,转变的背后是“农村主播”们的不断学习。陈来凤在试水短视频和直播之前,花了2000多元参加了一场由抖音网红组织的培训会,学习如何拍摄短视频和流量变现。此后她还聘请了专业的直播团队进行直播内容的策划和制作。
直播带货火爆的背后是数字乡村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新型职业农民要掌握新技术、拥有新手段去实现生产、销售融合双丰收,这是直播带货的深层次意义所在。
淘宝直播“村播”项目负责人淇蓝介绍,2020年他们将在全国16个省打造100所“村播学院”,带动电商脱贫致富。2019年,“村播计划”累计举办160多万场公益直播,为农民主播提供培训课程。
直播带货火爆的背后是数字乡村发展和中国农民触网率的进一步提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农村网 民 规 模 2.55 亿 ,占 网 民 整 体 的28.2%,较2018年底增长3308万。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年初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明确部署。规划明确的五项主要任务包括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在农村地区兴起的农产品直播,不仅是一种新型营销手段,更是在重构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职业农民群体。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5G时代的全面到来,农民直播条件将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直播大军,势必将推进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洪涛说。(新华社记者刘菁 汪海月 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