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28日电(记者潘清)28日一早,40岁的上海市民张女士在网上认购了当天开始发行的“华夏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基金”。“我希望这笔投资带来的稳健收益,能让15年后的退休生活过得更好。”张女士说。
当天亮相的“华夏养老2040基金”,是在证券监管部门引导下,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行的首只“养老目标基金”。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投资养老”在中国悄然起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2.41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3%。
历经多年发展,中国已基本形成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商业养老构成的养老保障“三支柱”。其中,截至2017年末,作为第一支柱的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9亿人,积累基金逾4.6万亿元。同期,第二支柱已有近8万户企业和逾2300万人参与。相比之下,立足于民众“自发养老”的第三支柱发展迟滞。
今年6月,被视为推动第三支柱发展重要步骤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启动试点,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此间保险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个税国民覆盖率不高,加上提高个税起征点已成定局,未来缴税人数减少将进一步延缓税延养老的发展脚步。
在这一背景下,“门槛”更低、可覆盖范围更广的养老目标基金成为民众通过投资方式增加养老金储备的有效路径选择。
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养老目标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发展初期,养老目标基金选择国际市场主流的FOF(基金中基金)模式,并分为“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两大策略。
其中,28日开售的首只养老目标基金取名“2040”,主要针对1975年至1985年出生且将于2040年前后退休的投资人。
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华夏目标日期型基金下滑曲线模型,随着投资人生命周期的延续和目标日期的临近,基金投资风格将相应地从“进取”转变为“稳健”,再转变为“保守”。与之对应,基金中权益类资产比例逐步下降,非权益类资产比例逐步上升。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兼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魏凤春分析称,基于公募基金低门槛、标准化、配置功能多样、运作规范的特征,聚焦“长期投资”的养老目标基金可满足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单笔投资金额低、资产运作安全、投资品种和期限多样的需求。这一创新品种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加快构筑养老保障“第三支柱”。
不过业界人士也坦言,令民众接受并乐意“为养老而投资”并非易事,养老目标基金的发展还需要更多政策的配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陈欣则表示,待个人所得税递延等匹配政策到位,养老目标基金将会成为更多民众增加养老金储备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中,将“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引导民众多渠道提升个人养老水平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望很快向“养老投资”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