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董子畅)近日,中国长生生物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一时间,国产疫苗质量安全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公众对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问责声此起彼伏。
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称,近期查获一批生产记录造假的狂犬疫苗,已要求吉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这批疫苗生产企业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品GMP证书》,责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长生生物日前再次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而收到《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并被吉林食药监管局合计罚款344万余人民币元。此事已于去年10月立案调查。
在疫苗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监管也成为了质疑的焦点。
业内人士认为,问题疫苗发现了,并且进行了相关处置,说明中国的疫苗监管体系是有效的,有效不排除有漏洞,有效同样需要不断完善。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告诉中新社记者,针对狂犬病疫苗事件,在疫苗流向市场前发现了问题比之后再发现强得多,应该鼓励监测,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而“百白破”疫苗出现效价问题,疫苗的流向是可以查到的,将会产生的影响也能估算出来。
“民众的健康是不可越过的‘红线’,厂家以及国家的利益应该与民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曾光表示,类似事件也应谨防被误读,进而产生疫苗恐慌,监管严格和敢于揭露问题,将使疫苗安全更有保障,千万不要因噎废食。
疫苗事关生命健康,质量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近几年接连发生的疫苗事件,也给中国疫苗接种带来了信任危机。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法律系教师邓勇认为,疫苗问题,不仅在源头上发生,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近几年发生的疫苗事件,也反应出国家相应监管的制度还不完善。
“应对疫苗事件,应保持客观、理性、中立的态度。不能把事情无限放大,造成民众的恐慌。”邓勇表示,国家还应以更严格的生产标准、更严厉的常态监管、更严重的违法处罚规范行业发展,保住公众对疫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