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可開放添加煙油的電子煙,在青少年社群流竄,引起社會關注;同時包括加熱菸在內的「新興菸品」也讓大眾討論究竟可否減害。中華經濟研究院於日前舉辦「新興菸品可否成為減害的選擇?」專題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討論相關議題,也和與會民眾的意見產生碰撞。
台師大教育學院副院長郭鐘隆長期關注校園菸害防制工作,他指出,賣電子煙的店常開在學校附近,電子煙的各種樣式更難以辨識,甚至有同學趁老師不注意在上課時吞雲吐霧,也有學生自製販賣等。
而郭鐘隆最擔心的是,若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吸用的電子煙油被混入毒品,又剛好被臨檢查出,學生將留下污點。林慶順也擔心青少年接觸電子煙後,再進一步使用傳統紙菸。
不過,也有參與討論會的電子煙使用者提出不同看法。在專櫃做業務銷售的朱小姐就認為,不能因為新興菸品吸引青少年抽紙菸就禁止,「應該要重罰賣給青少年的人」。專營電子煙店鋪生意的陳小姐也認為,青少年被電子煙吸引並不是禁止新興煙品的理由,吸引青少年的事物很多,「良善管理才是著力點」。
做電子煙貿易的賴先生,則強調還是要權衡社會大眾仍有需求,像是味道不如紙菸難聞,「如果完全禁止掉的話,感覺有點像在逼大家去抽紙菸」。他建議不如好好管制,市場自然會汰劣留良。
至於新興菸品是否減害,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道彙整英、美、日、紐西蘭對電子煙和加熱菸的管理情形,他指出,美國對於新興菸品是否減害需經過 FDA食藥署認證,目前已有12款加熱煙產品通過減害審核(但尚未有電子煙通過)。至於英國、紐西蘭都認為電子煙可以減害,日本則仍在討論中,台灣應該要透過更多研究再形成結論。
不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退休教授林慶順也提醒,鑑於傳統紙菸跟新興菸品的不同,減害實驗比較難設計;電子煙種類繁多,單一實驗結果可能發生以偏概全的問題,導致是否減害尚無定論。他也強調,許多電子煙油是自製的「車庫油」,容易有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對健康造成危害。林慶順認為,會吸菸的人根本沒有減害的動機,而且如果要戒菸,已經有相關的尼古丁替代性產品。此外,菸商出於利益,當然希望賺更多的錢,與戒菸減害是相衝突的。
新興菸品的減害效果確實常跟戒癮連結,但減害的認定是否也包括能讓消費者接觸較少的有害物質?馬道即指出,美國允許加熱菸廠商註明可讓消費者減少接觸傳統紙菸中的有害物質,但不能聲稱降低健康風險。
胸腔科王醫師則指出,電子煙沒有燃燒產生的焦油,嗆辣程度小,尼古丁純度更高,更易入口、成癮,肯定會成為吸菸入門者的選擇,很難阻擋這樣的趨勢,與其禁止,不如思考從嚴管理,從科學上找到讓傳統紙菸使用者能更安全轉移使用電子煙的途徑。
參加研討會、從事廣告行業的狄先生則認為,知道抽菸對身體有害,但他認為電子煙至少對身體的傷害比較緩和,就像喝可樂也不好,但重點是不要過量。他說,如果台灣全面禁止電子煙,結果可能適得其反,「電子煙變得很貴,消費者更容易買到假貨而已」。專營電子煙店鋪生意的陳小姐也舉例,歐盟針對電子煙的製造、販賣及標示等,都有非常嚴謹的規範,反而對消費者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