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死亡人数上升,感染病例增多,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给世界防疫带来更多新挑战。
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Covid-19定性为“全球大流行”。
病毒改变了、而且仍在继续改变着千百万人的生命轨迹,变化有短期也有长期;国家、区域和世界范围,影响更深远,有些甚至不可逆,人类历史的轨迹因此而改变。
这一点已经有过不止一个先例。
十四世纪的黑死病和西欧崛起
公元1350年左右,一场据信源自蒙古的鼠疫席卷欧洲,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那场瘟疫也被叫做黑死病。
历史学家认为,经过鼠疫的腥风血雨,欧洲不少封建国家从满目疮痍中重生,开始向现代社会、商业经济方向迈进,为日后西欧崛起和称霸世界做了铺垫。
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场鼠疫催生了当代西方文明。
因为大量青壮年死于鼠疫,农村劳动力锐减,封建领主庄园佃农和农奴奇缺,动摇了封建佃农制的根基。
劳动力供不应求,人工昂贵,直接推动了工具改良和技术创新。
还有史学家认为西欧航海、探险和帝国主义的兴起也部分归因于这场鼠疫。
社会经济现代化、增加技术发明投资、鼓励海外扩张,在这三块基石上,西欧迅速强大,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地区。
美洲天花和全球降温
15世纪末美洲成为欧洲的殖民地,这段历史无比血腥,除了死于枪炮屠刀,还有大量美洲原住民死于欧洲殖民者带去的各种致命疫疾,主要是天花,还有麻疹,流感,鼠疫,疟疾,白喉,斑疹伤寒和霍乱。
死的人之多,连气候都受到影响。
英国大学学院一项研究发现,欧洲在美洲的殖民扩张的百年期间,美洲人口从6千万(当时世界人口的10%)减少到500万 – 600万。
人口锐减,意味着农耕减少,大量农田回归荒地或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大量是什么概念呢?现代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估计推算有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或肯尼亚的国土面积。
森林草场面积如此剧增,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世界上很多地区气温下降。那个历史时期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通过南极洲冰层核心样本推算的。
科学家认为,这个人为导致的变化,加上大型火山爆发和太阳活动减少,推动地球进入了一个”小冰川纪”。
欧洲和世界许多地方一样经历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包括农作物严重减产和饥荒。
有人认为这是报应。
黄热病和海地法国殖民统治
海地爆发黄热病,间接地把法国殖民势力赶出北美,美利坚合众国随即迅速壮大。
18世纪末,法属殖民地连续爆发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黑奴反叛,1801年双方言和,反叛领袖杜桑•卢维杜尔成为海地共和国首脑。
但宗主国政局乾坤颠倒,拿破仑称帝,随后决定出兵海地镇压反叛,夺回殖民统治大权。
数万法军登陆海地,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这时,黄热病开始在岛上法国人之间流行。法军官兵、殖民当局官员、医生和水手共5万人死于这种传染病。最后逃回法国的幸存者只有3千人。
黄热病源自非洲,欧洲人对它没有天然免疫力。
在海地被瘟疫击败后,拿破仑不但放弃了海地,还放弃了在北美大陆的殖民野心。
出兵海地惨败两年后,法国政府把210万平方公里的北美殖民地卖给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史称”路易斯安那购地案”。
非洲牛瘟和欧洲殖民扩张
19世纪非洲爆发了一场牛瘟疫情,结果加速了欧洲在非洲扩大殖民统治的进程。
牛瘟病毒在1888 – 1897年间杀死了非洲90%的牛,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包括非洲之角、西非和西南非洲。
牛瘟直接导致饥荒、社会秩序崩溃、民众流离失所。
以农耕为主的地区也未能幸免牛瘟,因为许多地方依赖耕牛犁地。
这时,欧洲国家乘虚而入,在非洲大片地区建立殖民统治。
殖民非洲的计划早几年就制订了。1884-85年,欧洲14国在柏林开会,商量如何瓜分非洲殖民地,会议结束时形成了正式决议,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非洲的历史进程就此改变。
1870年代,10%的非洲属于欧洲殖民地,1900年只有10%不属于欧洲殖民地。
在这个过程中,牛瘟,以及它造成的经济危机,成了欧洲殖民宗主国的帮手。
比如,意大利1890年初进入厄立特里亚时那里正闹饥荒,三人之一的人口已经饿死。
瘟疫和中国明朝的终结
中国明朝盛世长达三个世纪,堪称国力强盛,政治文化影响力辐射东亚大片地区。
然而,一场大瘟疫宣告大明王朝的终结。
1641年,中国北方出现瘟疫,部分地区人口减少了20%到40%。明朝末年京都有近60%左右的人死于鼠疫。
祸不单行,瘟疫袭来时,正值华北地区闹旱灾和蝗虫灾,农田颗粒无收。尸横遍野。
明末的瘟疫很可能包括鼠疫和疟疾,病毒有可能是北方清军入侵时带进关内的。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入关的清军安然无恙。
不过,明朝末年盛世不再,朝廷贪腐严重,大厦将倾,清军虎视眈眈,饥荒和瘟疫只不过为满清灭明助了一把力。
文源:BBC中文网 图源:Getty image
版权声明:
1、凡《新西兰信报网》转载的新闻、观点等,版权归原新闻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新闻机构立场。
2、未经本机构许可,其他任何机构、个人不得复制、摘录、转载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新西兰信报网》采访、编译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3、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nzmessenger@xtra.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