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消息】(记者 李惠子/摄影 孙晓桐)经过17天航行,搭载着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7日停靠基督城利特尔顿港。
28日上午举行的“无接触”欢迎仪式上,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站在双层船体的甲板上热情挥手致意。双方互赠礼品,无人机成为礼物传送的纽带。
新方将基督城市政府赠送给南极考察队的礼物——一座毛利元素摆件——用无人机投递到“雪龙2”号甲板上。此外,无人机还投递了基督城“南极网络”项目的纪念帽。考察队员高举并展示礼品,齐声说“Kia ora”。甲板和码头上响起了热烈掌声。随后,双方挥手告别。
视频:礼物互赠环节结束后,“雪龙2”号队员热烈鼓掌致谢
雪龙号科考队员收到无人机投递的基督城“见面礼”后,齐声说Kia ora!
考察队员高举并展示基督城赠送的毛利元素礼物
考察队计划29日起航离港,穿越西风带,奔赴南极中山站。
基督城副市长安德鲁·特纳(Andrew Turner)接受新西兰信报采访时说,由于疫情影响,双方举行了“无接触”欢迎仪式,并召开了视频会议。他对中国科考队克服疫情挑战开展科考任务表示钦佩赞赏。
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汪志坚参加了与科考队和新西兰南极机构负责人的视频会议,表达了后疫情时代推动南极国际合作的共识。
后排右四为基督城副市长安德鲁·特纳(Andrew Turner);右三为基督城南极办事处负责人大卫·肯尼迪(David Kennedy)
自11月10日从上海起航以来,“雪龙2”号已航行5112.4海里(约合10224公里)。 科考船在利特尔顿港不到两天的停靠时间里,考察队严格采取疫情防控措施,人员不离船,进行无接触式燃油和物资补给。
“供给给‘雪龙2’号的补给品在上船前都经过了提前检疫。”基督城南极办事处负责人大卫·肯尼迪(David Kennedy)对信报记者说。基督城是世界五大南极门户城市之一。
“每一个在南极工作的国家都在为防止新冠病毒染指南极洲做出了巨大努力,因为南极洲是唯一一个还没有新冠病毒的大陆。“肯尼迪说,为了防止疫情,南极办制定了很多严格的协议、规定和隔离计划,比如限制科学家和科考项目的数量。
身着PPE(个人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仰望无人机投递基督城“见面礼”
据悉,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并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业务化监测任务。同时,还将开展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越冬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工作。
本次考察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第二次奔赴南极,计划航程3万余海里,预计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
“雪龙2”号是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科考破冰船,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能以2节至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加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雪龙2”号自2019年7月交付以来,已成功执行了一次南极、一次北极的科学考察任务。经历极地冰雪的实地考验,“雪龙2”号表现优异,双向破冰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船上配备的先进科学考察装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极地海洋调查能力和效率。
目前,中国已跻身极地考察大国的行列,形成“两船、六站、一飞机、一基地”的支撑保障格局。两船为“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六站为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北极的黄河站、中冰北极科考站;一架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号。
身着PPE的工作人员刚刚从“雪龙2”号科考船上取下科考队赠送基督城的“见面礼”
Commen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