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历史上最大的海上疑团发生118年后,文特诺号沉船项目组和Definitive Productions纪录片制片公司终于发现了当年华人淘金矿工的遗骨,让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这次神秘事件。 2020年5月22日,华人矿工遗骨在文特诺号蒸汽船遗骸内被发现。
该遗骸静卧在塔斯曼海150米深处
距新西兰北岛海岸21公里
发现华人矿工遗骨时,文特诺号沉船项目组和Definitive Productions制片公司正在拍摄一部名为《落叶》的纪录片,片名源自中国成语“落叶归根”。
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了最新式Boxfish遥控水下摄影机,因此拍摄工作可以在水面进行而无需借助潜水员。
这些华人矿工曾于19世纪生活在新西兰,此次发现让他们未竟的回乡之旅再次成为可能。 1902年10月,文特诺号蒸汽船载着501位华人的遗骨返回中国,其中大部分人是淘金矿工。
该船在塔拉纳基(Taranaki)附近海域触礁受损,最终沉没于霍基昂加岬角(Hokianga Heads)。
虽然大多数船员获救上岸,但是有包括船长在内的13人却溺水丧生。
这些华人矿工在新西兰去世,先被分别葬于40座本地墓园。
根据中国文化,逝者的灵魂应由家人供奉,因此他们的遗骨才被从墓园移出,送上归乡之路。
矿工们大多来自广东省番禺县,还有一些人来自增城县。
他们向新西兰华社组织昌盛堂付钱,以便他们过世后遗骨能被送回故乡,与家人团聚。在有些情况下,安排遗骨返乡的钱是从中国打过来的。
2012年,文特诺号沉船项目主席约翰 · 阿尔贝特(John Albert)、新西兰著名水下探险家基思 · 戈登(Keith Gordon)、《新西兰潜水》(NZ Dive)杂志前编辑戴夫·莫兰(Dave Moran)和摄影人埃鲁拉·摩根(Eruera Morgan)出发搜寻文特诺号遗骸。
在当地海岸警卫队员兼捕鱼包船经营者约翰·帕丁森(John Pattinson)及其太太琳达的引导下,他们抵达了帕丁森夫妇所说的文特诺号及华人矿工遗骨沉没处。
通过使用回声测深仪,戈登发现在海床上有一巨大物体,并认为那就是文特诺号残骸。
2013年,塞尔温 · 普赖尔(Kaumatua Selwyn Pryor)长老和当地名人玛丽亚 · 阿尔伯特-凯奥(Maria Albert-Kaio)在沉船处举办了一个宗教仪式,并随后使用遥控装置进行水下拍摄。
根据所获图像,戈登确认那就是文特诺号遗骸。
2014年1月,文特诺号沉船项目组的潜水员对沉船遗骸进行了25分钟的调查和拍摄。
2014年4月,项目组从沉船遗骸内找到了一些遗物,证明这就是文特诺号。
这些遗物目前由位于惠灵顿的国家博物馆(Te Papa)保管。当时尚未发现人类遗骨的证据。 阿尔伯特说,他们经过九年的尝试与磨难,才取得了这些进展。
因为文特诺号沉船项目组成员的工作都是没有薪酬的,人手能否凑齐取决于成员们是否同时有空。
沉船所在海域的天气和洋流条件变化相当大,这些也影响了工作进度。
阿尔伯特在新西兰和番禺与一些矿工后人们见过面,但是仍有数以千计的人有待找到。
阿尔伯特说,他想让矿工后人们知道,他们先人的遗骨已被找到,并希望有机会与他们联系。
“华人矿工们曾经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他们努力工作,以求为家人提供温饱,却不幸客死在异国他乡。”
“华人的技艺和勤劳不但帮助了本地采矿业的发展,而且帮助了新西兰的道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蔬菜水果种植产业。他们是新西兰的早期开拓者”。
“在纪录片《499个灵魂的迷航》中,人们表达了将其先人以及其他矿工的遗骨送回家乡的愿望。我希望这一发现能给所有相关者做个交代。”
“我无法解释为何去做这件事。如果愿意,可称之为精神、文化和人道主义的力量。听到矿工们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回家的愿望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帮助他们完成旅途。”
“对我来说幸运的是,在文特诺号沉船项目组,我们拥有一些全世界最有动力、勇气、冒险精神和关爱情怀的人。”
阿尔伯特说:“毛利人到处游说,要求全世界的博物馆和收藏者归还毛利先人的遗骨。我觉得应该把华人矿工们的遗骨也找回来。
“华人矿工是新西兰早期定居者,他们做出过重大贡献,配享同样的敬意和感激。”
本文由文特诺号沉船项目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