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中题为《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初赛”带来希望几何?》的报道指出,目前跑在前面的这些候选疫苗还没有报道严重不良反应问题,但在免疫应答水平上,几支疫苗的动物或人体试验披露的数据却初步显示出了不同的潜力。这些疫苗究竟是否起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结果。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5月22日,全球目前已有超过120款候选新冠疫苗,其中114款处在临床前评估阶段,10款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款来自中国团队,其余5款由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研制。该报道指出,在疫苗研发“大赛”中,跑得快的选手已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但谁更有希望?目前依然没有确切答案。不过,在免疫应答水平上,几个团队公布的动物或人体试验数据初步显示出了不同的潜力。
5月22日晚,世界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薇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Ad5-nCoV疫苗Ⅰ期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这也是全球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报告。一位接近陈薇团队的疫苗研发人员介绍说,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主要分为三期:I期是了解疫苗的初步安全性,Ⅱ期在规模更大的样本量中考察疫苗的安全性,并确定最优的免疫剂量,Ⅲ期则将这个剂量应用于大样本人群中评估有效性。
该报道指出,陈薇团队已于4月12日在武汉开启Ⅱ期人体临床试验。与Ⅰ期非随机的设计相比,Ⅱ期采取随机、双盲模式,引入安慰剂对照组,不仅将样本扩大到500人,而且首次引入了60岁以上的志愿者,最高龄达到84岁。据知情人士透露,Ⅱ期试验的初步结果已于5月16日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结果预计约在6月左右公布。
该报道还提到,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ChAdOx1nCoV-19一直被寄予厚望。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免疫学专家董晨在阅读了目前已正式发表的几支疫苗的试验结果后指出,主持牛津大学动物试验的科学家们“一看就是老手”,与别的几个试验相比,这项研究在试验设计方面挑不出毛病,试验设计和测量的指标都很全面。眼下,牛津团队在如期推进临床试验。4月末,ChAdOx1nCoV-19开始了Ⅰ期临床试验,招募共1100人,6月底之前,将会同步开展Ⅱ和Ⅲ临床试验,受试者规模将达到5000人。
据该报道介绍,在国际上,目前,美国除Moderna的mRNA疫苗外,还有制药公司Inovio的DNA疫苗INO-4800,已进入Ⅱ期临床;4月23日,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与美国制药公司辉瑞联合研发的mRNA疫苗在德国开始临床试验。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Novavax公司的重组纳米颗粒疫苗也于5月启动了I期临床试验。
除了陈薇团队的疫苗,中国国内其余4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均为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参与研发。5款疫苗预计皆在7月陆续完成Ⅱ期临床实验。
尽管赛道上的候选疫苗距离Ⅲ期还有距离,但是国内大流行总体已经过去的事实,已经成为国内疫苗研发的一个“困难”。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说,欧美在流感疫苗研究中一直是允许攻毒试验。所谓攻毒试验,即用病毒攻击接种过疫苗的受试对象,以了解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保护性如何。新冠疫情出来之后,欧美很快就开始讨论后续是否允许人为病毒攻击试验的问题。因为如果疫苗接种在青壮年身上,即便病毒攻击时疫苗保护失效的话,致病性也是可控的,因此徐建青认为,应该允许在特定人群中去做这样的试验,才能真正让疫苗研究速度加快,并且更好地判断疫苗的保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