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新西兰今日无新增病例
2.全球确诊病例接近500万!死亡病例接近33万
3.下半年可能“白赚”一天公共假期!
4.中国科学家找到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正研发新冠肺炎强效药
5.全国两会相关场所已加强通风 相关人员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6. 为什么新冠病毒难溯源?
———————————————————————
1. 卫生部确认今天没有新的确诊病例
过去24小时,进行了6113次检测,检测总数达到244838次。
“这是非常有希望的,我感到倍受鼓舞,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在周一为内阁提供关于增加团体集会数量的建议。”他说道。
内阁将在周一重新审查目前对社交聚会的限制。
根据警戒级别二级协议,在社交场合,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中,室内最多不能超过10人。但是,根据新西兰目前的情况,集会的规模可能会增加。
布卢姆菲尔德博士证实,到目前为止,已有23.6万新西兰人注册了政府的COVID-19接触者追踪app,其中有6500个二维码是由企业生成的。
“这有助于我们在需要时尽快与您联系,追踪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酒吧和俱乐部将在周四晚上重新开放,但必须严格按照二级协议。布卢姆菲尔德博士说,尽管他希望经常去俱乐部的新西兰人会玩得很开心,但“不要太过贴近”,顾客需要保持身体距离。(杨佳蕊)
2. 全球确诊病例接近500万!死亡病例接近33万
【信报消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新西兰时间5月21日13时32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4995712例,累计死亡328095例。
目前,美国确诊病例1551102例,累计死亡逾93431例。
拉美地区疫情依然严峻。巴西确诊病例超291579例,死亡病例超18859例。
欧洲方面,意大利累计确诊227364例,累计死亡32330例。
英国累计确诊249619例(但昨天的数字是250138例,这个出入从哪里来尚需查询),累计死亡35786例。
德国确诊人数超178473例,死亡超8144例。
俄罗斯21日新增8764例,累计确诊病例达308705例。
亚洲方面,日本确诊病例与昨天相同,16367例。
印度确诊病例已升至112028例,累计死亡3434例。
中东地区,土耳其累计确诊152587例。
确诊病例最多的前10个国家是:美国、俄罗斯 、巴西、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土耳其、伊朗。
印度现在排在第11位;秘鲁第12位,104020例。
中国后延在第13位,确诊病人为84063例,相比昨天,新增0例。
请注意,10个国家的排序每天均有变化,而最近变化最大的是俄罗斯和巴西,凸显这两个国家的抗疫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海 编)
以下两天图片便于读者对比:
3. 下半年可能“白赚”一天公共假期!
4. 中国科学家找到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正研发新冠肺炎强效药
中国一组科研团队表示,已从新冠病毒康复期的患者血浆中成功分离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正在用于研发一种强效药物,不仅可以缩短感染者的康复时间,甚至可以提供对病毒的短期免疫力。
北京大学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在研发治疗新冠肺炎药物
据5月19日报道,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领衔,数家中国国内的医学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谢晓亮表示,他的团队一直在“夜以继日”地研发新药。
该研究团队5月17日发表在美国《细胞》(Cell)杂志的在线论文表明,他们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60名康复期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8558种病毒蛋白结合抗体序列,成功找出14株高活性的中和抗体,其中BD-368-2抗体抑制病毒最突出。
“当我们给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鼠注射中和抗体时,五天后病毒载量减少了2500倍,”谢晓亮说,“这意味着研发潜在的药物可以有治疗效果。”
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
谢晓亮表示:“我们的专长是单细胞基因组学,而不是免疫学或病毒学。当意识到单细胞基因组方法可以有效地找到中和抗体时,我们兴奋不已。”
他补充说,正在研发的药物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应用,并及时应对冬季可能爆发的新冠疫情。
“临床试验的计划正在积极推进中,”谢晓亮说,由于目前中国国内新冠病例数量很少,因此将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进行临床试验。
该科研团队一直在“夜以继日”地研发新药
在药物治疗中使用抗体并不是一种新方法,它已经成功地击败了其他几种病毒,如艾滋病毒(HIV)、埃博拉病毒(Ebola)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谢晓亮说,自从疫情在中国开始暴发后,其团队的抗体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正在研发的新药甚至可以提供针对病毒的短期预防。
研究表明,如果在小鼠感染病毒之前注射中和抗体就不会受到感染,也没有检测到病毒。这可能会为医务人员提供几周的临时保护,谢晓亮说希望“延长到几个月”。
目前全世界正在研发100多种抗新冠病毒疫苗,但随着疫苗开发过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谢晓亮表示新药可能成为阻止病毒全球蔓延的一种更快、更有效的方式:“即使没有疫苗,我们也能用有效的药物阻止新冠大流行。”
文章来源:新浪网
5. 全国两会相关场所已加强通风 相关人员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王秉阳、田晓航)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将于5月21日拉开大幕。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避免疫情发生,代表委员参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为此记者20日采访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疫情防控组组长、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秘书处疫情防控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
曾益新表示,为了确保全国两会顺利圆满,已经对会议召开前和会议期间的疫情防控都做了多方面的安排。比如参会人员的流行病学史调查、健康监测,会议期间的相对封闭管理、会场和驻地的清洁消毒等。
关于戴口罩问题,他表示,因为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传染,所以公共场所的通风、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会前已要求所有的会议室、驻地的餐厅、电梯、卫生间都要有良好的通风设计,以保证空气流通。有的驻地都是临时加装风扇,或者再装功率大的风扇,并尽可能开启窗户。”
他说,虽然理论上只要能保证良好的通风和一定的社交距离,是可以不戴口罩的,但有些场所很难做到。曾益新强调,在社交距离不够、通风不好或近距离接触他人的场合,都要求两会相关人员佩戴口罩。
“总体来讲,这些防控措施确实是比较严格的,但对于有这么多人参加的会议活动,为了保证安全第一,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发生,我相信参会的代表委员、列席人员、工作人员、服务人员,特别是邀请参加的外国使节、新闻媒体记者们都能够理解。我也代表秘书处对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曾益新说。
题图: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5月2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按照大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方式举行。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分会场设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 这是郭卫民在主会场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6. 为什么新冠病毒难溯源?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电 (李京泽)新冠病毒来势凶猛,波及范围之广显现出其为祸人类的“野心”,出于科学防控的紧迫、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病毒溯源引发持续关注。
此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已对新冠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并公开发表结果,证明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也就意味着它很大可能是从天然宿主跨种传播到中间宿主,再由中间宿主跨种传播给人。而这条看似简单的传播链,环环充满迷雾,阻碍着科学家探索的脚步。
早期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序列与两种天然寄生于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序列存在高度相似性,证明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很可能是蝙蝠,但是从蝙蝠到人类的中间宿主仍然成谜。
《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基于基因组数据比对等分析发现,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但研究人员介绍,鉴于这是回溯性研究,此次疫情暴发的具体病毒来源还有待确定。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曹务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率很高,提示病毒可能是在中间宿主体内完成进化后传染给人的,与此前的病毒传播有很大的区别。
伦敦大学学院遗传所的研究员发布了一项题为《SARS-CoV-2的基因组多样性和复发性突变的出现》的论文也印证了病毒的进化能力,其认为新冠病毒在2019年10月6日至2019年12月11日期间或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并且仍在反复发生突变以适应其人类宿主。
“病毒性质改变意味着发生条件和传播路径改变,科学家不能按照原来的溯源脚本,而是要不断探寻新的方法。”曹务春对记者说。
再看作为中间宿主到人类节点的“零号病人”,至今同样成谜。
“零号病人”对应的学术用语为“原发病例”,可以通俗理解为在该病例身上病毒首次从动物进入了人体。而动物可能感染了一个人,也可能感染了一批人。
据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人刊发在权威医疗期刊《柳叶刀》文章显示,作为最早报告疫情的国家,中国的第一例患者发病时间为2019年12月1日。考虑到潜伏期因素,该患者应在2019年11月被病毒感染。
但最先报告的病例,却不一定是病毒源头。随着各国病毒溯源工作的开展,多国追踪“零号病人”的时间线逐渐提前,比较之下,难成共识。
在医学期刊《国际抗菌剂杂志》上一篇题为《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底已在法国传播》的论文显示,在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1月16日期间一名感染流感的重症病例核酸检测呈阳性。该病例与中国缺乏关联,发病以前没有外国旅行史,表明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底已在法国传播。
意大利米兰马里奥—内格里药理学研究所所长朱塞佩·雷穆兹研究发现,去年11月下旬和12月,在克雷马等地区出现超过10例与季节性流感无关临床上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例,这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已在意大利潜伏数月而未被发现。
上述研究表明在中国发现确诊病例之前,其他国家就有了类似的确诊病例。“零号病人”在哪里?世界科学家还难以给出答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表示,血清流行病学是找寻“零号病人”的一种方法,目前人群中也确实存在血清阳性本底,但由于缺乏相关记录很难明确感染时间。另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无症状感染者为病毒溯源再添迷雾,金奇说,如果“零号病人”是无症状或者轻微症状感染者,没有就医记录,对他的指认则无从谈起。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溯源之难,则真切地体现在研究过程中庞杂的资料与多学科的交叉。金奇说,溯源需要把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综合所得的线索,交织成一个互相印证的网络。
而做到相互印证,更是难上加难。时至今日,艾滋病、埃博拉、SARS等疫情从未明确找到严格意义上的“零号病人”,而一些病毒从天然宿主到人的传播链条至今未被彻底印证。
“不能因为难就放弃寻找”,曹务春认为,溯源的目的是使现在的防控找到目标,从长远看,则是避免类似疫情再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
同样,不能因为难就罔顾科学、主观臆测。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法德拉·沙伊卜表示,“病毒起源”这样的专业问题应该交由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去回答。科学问题应由科学家来揭晓答案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团队正在病毒溯源问题上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