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9日,新西兰封城第25天。检测数量4146次,新增9例病例,病例数总计1431例。
此前,一名70岁的男子在因弗卡吉尔家中死亡,卫生部今天确认为新冠死亡病例,这是新西兰的第12例死亡,也是首例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家中死亡病例。这名男子的的死亡与南岛布拉夫的一场婚礼发生的聚集传播有关,当天90个参与的亲朋好友感染,新郎的父亲更是感染去世。典型的乐极生悲,喜事变丧事,令人叹息。
新西兰疫情趋于稳定,政府内阁将于明天上午10:30开会讨论,并于明天下午4点宣布是否改变警报级别的决定。是否能按时解封,以及解封后有什么具体措施,是全国上下当前最关注的焦点。从一方面说,宅家四周以后不少人都憋坏了,有些人出现心理隐患需要接受疏导,对经济来源的担忧更是非常现实,长期封锁对经济的伤害是致命的,尽早地回复到正常生活是大多数人的心愿;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仓促解封,控制不好出现疫情反弹,二次封锁的代价肯定会更大。解封能不能按时,要看政府的考量了。
Lockdown期间全体宅家,我不是关键部门工作人员,所有信息都是从媒体获知的,从我能接触到的信息看,新西兰现在真的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乐观吗?至少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今天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一则报道,说google的最新数据表明,前往公共场所的人数在持续减少,以此证明大多数新西兰人很好的遵守了隔离规定,这成为支持新西兰按时解封的正方有力理由之一。但是,我注意到这个数据是截止到4月11日,也就是说是8天以前的,而且数据来自启用了位置设置(默认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移动设备的Google用户,不足以体现全貌。昨天看到有报道说Timaru一名新冠病毒确诊患者在连锁超市购物被逮捕,一名Whanganui男子多次违反封锁期禁令被判入狱一个月;警方数据显示,在封锁期间发生了2078起违规事件,导致200多起诉讼,涉及违反《健康法案》《民防紧急状态法》等,进入封城第四周后,警方收到的违规报告数量明显增加了。这些违规都是潜在的威胁。
连我这种门外汉都觉得不靠谱,科学家更是敲响了新西兰的数据监控系统的警钟,因为检测需要更广泛的信息收集,以了解新冠病毒可能在哪些地方、哪些人群中出现。科学家认为经济科学与研究所(ESR)用来管理疫情数据的系统早已过时,人们甚至仍然依靠传真机共享一些信息,堪比侏罗纪时代的恐龙。科学家们担心,卫生部是否有能力迅速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并迅速隔离确诊病例以阻止病毒传播。
此外,系统中的数据架构方式,阻碍了人们对感染集群范围大小的判断,以及对接触者的追踪。因为系统需要人工获取信息,而不是以结构化的方式导出。这些问题是由新西兰一组科学家在内部提出的,此前他们从各自的学术岗位被借调到卫生部,以帮助应对新冠疫情的危机。
目前全国有16个感染集群,据卫生部网站信息显示,尚不清楚其中6个的感染源。对比另外一些国家,新西兰的检测和追踪速度确实挺慢,尽管女总理很喜欢说我们什么都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是全地球最高标准的,云云。
降低警戒级别,最大的考验应该是怎么保证隔离的有效力度吧?今天的政府报告指出,共有131名医护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一半是在工作场所感染的,这个比例高得吓人。另外,如果学校部分复课,由于孩子们天性好动,会不会导致群聚性传播?之后,儿童有可能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将其带入之前安全的有老年人一起生活的Bubble中。还有,一名Whanganui的20多岁男子确诊后,卫生部找不到他的传染源,因为他既没有海外旅行史,也与其它7例本地已确诊病例也没有任何关联,会不会是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
目前新西兰界定新冠肺炎康复的标准仍然是:症状已经出现10天以上,最终症状消失48小时之后,即被认定为康复,康复后的人不再检测。标准之低,位居世界前茅,我们无法确定成为下一轮的传播者会不会是复阳患者。
当然,政府掌握的数据肯定比一般民众全面,也有很多专业人士正在帮助政府决策,到底综合权衡之后结果如何,明天下午就揭晓了。
对于我个人来说,解封不解封,生活状态改变并不大,我无所谓。当然我家大牛是希望快一点结束目前的“监禁”状态的,再关上两个星期,草地就要被他勤劳地剪成秃头啦!
今天是难得非常忙碌的一天。
一早起来看世界巨星音乐会直播,最喜欢的是滚石乐队四个老头子,鼓手查理·沃茨79岁了,因为喉癌接受过化疗,让他看起来瘦如骷髅,但是他用击打航空箱和沙发的参与方式证明自己是全乐队最会演戏的仔。最后压轴的是郎朗、席琳·迪翁、波切利和Lady Gaga的《祈祷者》,让人特别感动,疫情当道,全球都陷入了经济停滞和疾病死亡的焦虑、恐惧、痛苦之中,这次流行音乐人集体站了出来,祈祷人类能够依靠团结合作的强大力量,共同度过危机。
11点给学生上了一节网课,然后继续回到电视机前,基本看完了近9个小时的全程演出。在音乐会播出前,很多媒体把它比作是35年前的Live Aid,在全程看过之后我不能苟同,媒体音乐会意义重大,感人肺腑,但是现场音乐会的感染力是永远无法取代的,我还是更愿意买票置身于实际参与的气场之中。
音乐会之后应邀参加了CCANZ组织的线上交流座谈会,所有参会者使用目前很流行的Zoom软件,组织者意在为华裔社区提供一个保持联系、信息互动的平台,令大家在疫情当下有限的社会交往中保持健康的交流,我觉得非常好,以后应该持续办下去。今天20多人参与,两位主持人很优秀,言之有物,也有一位大姐交流了她为社区送东西做义工的经历,但是积极发声的人不多,包括我自己。给学生上网课的时候我没有这样的“无对象感”,但是在线群聊,至少我是尬聊,实在很难对着电脑一堆的图标和拼图影像敞开话匣。
病毒已经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相处的方式,今后我们可能要越来越习惯各种充斥屏幕拼图式的画面,努力培养自己对着空气社交的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局面将主宰我们的世界,在家工作、线上教学、云聚会,云生活。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纽村华人们一直怀念的中国式网购、外卖,终于被新冠疫情强行推动了进程。可惜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家做菜,觉得完全没有点外卖的需要,未免浪费了这新时代的福利。
今天送出的音乐画面就是拼图式的新时代产物,法国国家管弦乐团的乐手们在封城期间云演奏的《波莱罗》,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