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新西兰封城第22天。3661次检测中新增15例病例,病例总数1401例,没有新增死亡。
数据如下。昨天我的美篇由于未知原因被反复审核,导致多张图片和视频不能显示或显示异常,有朋友告诉我看不到花田博士的美男照,所以今天我再贴一张给想看的朋友。
控制良好,大家都在展望一周以后解除四级警戒的美妙前景,不过政府要到4月20日才会宣布是否降至三级,总理告诉大家:三级警报下,部分公司企业复工部分学校复课,病毒死灰复燃的风险很高,所以仍然希望大家尽可能留在家中拯救生命。在政府新冠官方网站对三级警戒下的细则做了很多描述,我的理解是,不要急着改变这个月的状态,可以把原来Bubble(泡泡)的地盘小心翼翼地向外扩张一点点,社交距离仍然必须保持,能留在家的还是尽量留在家,能在线解决的就不要接触自己泡泡外的人。毕竟,南半球的冬天已经临近,新冠病毒也迎来了它们最适宜的生存环境。
我给今天的日记起了一个副标题《口罩!口罩!》,因为这段时间所有人都被强制锁定,只要呆在家里,其实并不需要口罩,偶尔出门购物时间比较短,重复使用也是可以接受的,一旦解除四级警戒,人际交往距离不可避免地重新变得拥挤,人们对口罩的需求量反而加大了。
我从小有一个“特异功能”,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出过差错:如果我不是出于刻意,忽然福灵心至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或一件事,那么不出24小时,这件事一定会发生,这个人哪怕十几年没有出现,哪怕原本应该在另一个国家,也一定会本人出现在我面前。
这个功能在新西兰依然灵验。昨天和今天我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两条关于口罩的文章,其实这些文章我早就看过了,偏偏感觉来了一转发,今天傍晚就收到了团购的口罩……这两盒口罩,我3月9日就下单了,3月14日发的货,4月2日我询问的时候还在上海,据说找不到飞机飞过来,然后,4月16日的今天,开封在即(?但愿!)我的口罩到了,也算是及时甘雨、心想事成。
在这里,再一次借这篇日记向所有关心我的朋友表示感谢。从3月份开始,一直到昨天,不断的有亲人朋友表示要给我寄口罩,虽然语言是苍白的,但是我也只有一再向你们说谢谢!谢谢你们的爱!我买的口罩今天到了,往下几个月足够使用,国内的朋友请不用担心;我也有一点微弱的能力帮助身边有急需口罩的朋友,村里的朋友看到这篇日记,如果有需要请一定向我开口,我很乐意共享资源,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物资留给本地医护人员。让我们疫情过后,健康、快乐、安全地相拥庆贺。
疫情暴发期间,不同价值观和群体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更加剧烈,小小的口罩在2020年初,在中国内取代猪肉成为年度最紧俏物品,在中国外导致了一场全球之争,文化差异、群体认知、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之外,它也被泛政治化,成为一些人攻击华人的借口,成为大国较劲的武器。随着疫情迅速发展,多个国家实行封锁,不同种族纷纷戴上了口罩,关于口罩的种种质疑与攻讦才逐渐平息。
在原本世外桃源一般的新西兰,口罩政治战同样不可幸免,一篇坎特伯雷大学教授的文章指责,海外华人和中国政府的代理组织在新西兰大量购买口罩并运往中国,导致了新西兰普通民众买不到口罩。作为反击,文中提到的往中国寄物资的Eden Ventures公司的创始人Jason Wang撰文指出,1月底2月初的时候新西兰没有确诊病例,寄物资回中国一方面是基于这样的逻辑考虑,即“如果中国能战胜疫情,那新西兰就不用面对它了”;而另一方面,生而为人,人们总是会去保护家人,这是人类的天性。他指出,新闻里面一再提到政府说新西兰不缺口罩,标题却矛盾地说口罩短缺,文章的目的只有一个——将责任归咎于这个国家了解不多的少数族群。
这两篇文章在新西兰华人圈都有广泛的网络流传,而现实生活中,在中国缓过劲以后,大量口罩等物资又从中国开始大量寄往新西兰,不少华人和组织主动向本地社区和医疗机构捐送,显示出与新西兰社会同进退的大爱。这样的善意与人性关爱,和恶意敌对同时存在,如同月之两面,光亮与阴暗都成为同一星球的组成部分。
华人是心齐的,前几日的报道中我看到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吴玺称截止至当时(大约是4月10日)新西兰还没有中国公民确诊新冠肺炎。随着经济的逐步重启,社会将会走向原本常态,而疫情真正的克星——疫苗还没有真正投入实际应用,控制病毒不二次爆发的努力不能放松,我希望新西兰病例数字早日清零,而新西兰华人继续保持零感染。
口罩啊口罩,如今你难道不香么?
因为有亲人在做Caregiving护理工作,现在仍然在上班,我一直在关心基督城 Rosewood养老院和Burwood医院的持续报道。新西兰医护人员防护的问题一直没得到有效的解决,让人担忧害怕,尽管卫生部一再强调新西兰有足够的 PPE,但医护人员还是没有得到足够多的保护,已经有 6 位老人死亡的Burwood医院医护昨天才戴上N95 口罩以及包裹全脸的防护罩。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被告知,除非开始出现症状否则无需进行检测,但现在已经有医护人员被确诊了,他们很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了病毒。
另据报道,日前奥克兰最大医院——Middlemore Hospital的员工收到Counties Manukau地区卫生局的邮件通知——有关部门要求医务人员收集使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PPE):例如N95口罩、防护面罩和护目镜等,并将其丢弃在专门的垃圾桶和塑料袋中,以便他们进行回收并再利用。
不可思议啊!
众所周知,大部分医用外科PPE都是一次性的,其目的是在最大限度下保证医患双方不会交叉感染。这个地区卫生局却表示,他们将仔细检查这些废弃的PPE,并对其中适合的进行消毒和回收,以供未来安全使用“以备不时之需”。新西兰卫生部此前出台过方针,禁止口罩反复使用,同时卫生部一直表示,新西兰有充足的PPE库存可供全国的医务人员使用,昨天卫生部总干事花田博士表示,只有在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现有的PPE进行回收再利用,但目前新西兰并不存在这一问题。
中央与地方,各种说法自相矛盾,急需改进并尽快实际解决。
在音乐界名流中,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已经从新冠感染中康复,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的莫华伦近日多次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愿他早日康复。
资深小提琴女神,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日前在Facebook发文称,她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健康状况已经好转。她说“你们的好意让我不知所措,隔离期间,你们的好意是我的精神支柱。在新冠病毒测试结果为阴性之后,我将保持谨慎,并且心存感激。”
穆特多次因为新冠病毒发声,也是戴口罩的坚决支持者和身体力行者,她对难民营里的儿童深表关切,呼吁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爱。今天送出的是伦敦爱乐3月27日贴出的云合成录像,原本穆特和伦敦爱乐的朋友们计划举办音乐会,因新冠疫情取消,所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观众演奏。录像结尾穆特再次呼吁大家:保持安全,勤洗手,戴口罩,在贝多芬的音乐里寻求安慰!
穆特与朋友们演奏的是贝多芬《第十弦乐四重奏“竖琴”》,录制地点分别在慕尼黑、汤布里奇、皮姆利科、巴恩斯。
您的日记写得真好!有大爱!有诤言!
有功底,有才华!
多才多艺,是新西兰最耀眼的美丽明星!
向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