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9日,新西兰封城第15天。
早上是被地震晃醒的,我和大牛都没有动弹,惺忪间互相说一声地震哦,你有感觉没有?有啊!然后继续睡。
起床以后看报道,今早7点49分基督城西南十公里处发生4.3级地震,深度仅5公里,所以震感比较强烈。不过在新西兰,地震乃家常便饭,大家只是网上讨论了一下并没有紧张之感。有人说Lockdown进行到一半,被小小地震打断了一下,仿佛我们需要被提醒似的。是啊,大家关注点都在疫情大流行上,差点都忘记了我们可是地震大户。
我真正清醒以后大牛很得意地通过微信给我发了一张他拍的月亮。昨天听说有粉红超级月亮,我很兴奋,撺掇着大牛说晚上要上屋顶看月亮,大牛把天文望远镜都收拾出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晚上浓云密布让我悻悻然。他老人家今天清晨六点跑院子里给我摘月亮,然后继续进房间睡回笼觉,我根本没有觉察到。
今日检测3990人,新增29例病例,增幅持续趋缓,病例总数到1239例。阿德恩总理宣布从今晚(周四)11:59开始,实行强制隔离措施,所有抵达旅客包括登机返回家园的新西兰人都必须接受至少14天的隔离检疫,或在一个经核准的设施中进行有管理的隔离。她说,无论新西兰未来处于什么水平,边界必须严格管理。
这项强制令是新西兰最大的反对党国家党发起请愿后达成的,请愿得到空前的响应,4月7日下午发起, 24小时内收到40,000多个签名,今天就已经宣布实施了。本届政府因为防疫动作迟缓饱受诟病,这次动作之迅猛果断相当让我惊艳,人民的声音、民众的心愿以最快速度反映到中央并影响其决策,这就是新西兰。
但也有人提出异议,科学家Michelle Dickinson表示:“强制性隔离意味着我们不再信任人民,而我们在新西兰生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确实拥有这种惊人的信任感,所以我认为必须保持平衡。”警方通过手机追踪4000多名返回的新西兰人,因为涉及隐私,此手段需要得到被监控者的许可,一些政客提出总理应该做一些非常简单但非常明(cū)确(bào)的事情。这些提议同样存在争议点。
延续四个月的瘟疫已经改变整个世界,禁足隔离、禁止聚会、手机监控、政府和警察军队等部门被赋予越来越大的权力……两个月前谁会想象到和平时期的西方国家会纷纷采取限制个人自由的措施呢?OVID-19 病毒和以往任何流行病都不同,似乎强大权力体的统一意志是应付它最有效方式,争论不休中世界各国正达成事实上的行为趋同, “隔离,人权没了,不隔离,人全没了”,Right or Left?!高压管控、中央集权在这非常时刻给人以稳妥十足的安全感,世界各国都在向一条真理底线无限靠近。反对本届政府的一小部分人攻击点不是讨论政策本身是否恰当,而是用阿德恩“一孕傻三年”或“年轻人不懂事”来说事,看到这样的论调我是害怕的。也许,她不仅仅是心大,而是在公共健康与个人隐私之间那条脆弱的平衡木上小心翼翼地摸索行走。
在防疫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我的祖国,付出过于沉痛巨大的代价取得了今天的成果,没有人想再经历一次,我感同身受。但是网络上一些人利用政府网站披露的患者数据,识别出患者的名字、工作单位、家庭地址,对他们每一分钟的行为进行追踪,甚至将其祖宗三代、九族宗亲的具体信息公布于众,个个可以变身卫道士,不问其实际情况具体原因进行道德谴责,如果有人说出不同看法就会被一同“陪斗”。但是病毒进行的是无差别攻击,有些情况下就算防护工作做到了极致也不能完全避免被感染,不知卫道士是否意识到,如果他们受感染,也可能有被拎出来示众批判的一天。
最近在看其他人写的一些封城日记,其中有一段说得很好,摘录如下:“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役中,选哪个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只是有些代价,没那么显而易见。疫情终归会过去,有些东西,失去了可没那么容易夺回来。”
个人信息被大数据控制之后的社会,如同我们曾经看过的魔幻小说和科幻影片,如果变成现实,我们能够欢笑着、舒适地拥抱这样生活吗?
今日严肃话题说得多了一点,一起来听德彪西的《Clair de Lune月光》,所配视频很有中国画的意韵。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人,印象主义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