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内亚的准噶尔汗国
自北元灭亡后,退居塞外的蒙古人就陷入了分裂状态,瓦剌、鞑靼、兀良哈三大部并存。从瓦剌部脱欢、也先开始,以至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鞑靼部达延汗至林丹汗,为了一统蒙古恢复往日荣光争战不休,但所谓统一终究是昙花一现。成吉思汗嫡系后裔的漠南蒙古最终为满清征服,满清第二任可汗皇太极从察哈尔部手中接过了蒙古大汗之位,并宣称成吉思汗的天命已经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进而于1636年在沈阳召开库列尔台大会经满洲人、漠南蒙古人、辽东汉人推举为皇帝,建立清朝。
正如法国历史学家雷纳·格鲁塞(René Grousset)《草原帝国》一书所说,“成吉思汗的征服和成吉思汗帝国只是由东蒙古人(即漠南蒙古)完成的……西蒙古人……只起着从属的作用”,当成吉思汗嫡系后裔漠南蒙古被清朝征服,“主角又落到了西蒙古人身上,他们处在阿尔泰山荒凉的山谷之中,仍然十分顽强而好战。17世纪初,他们卷入了扩张的大潮中”。
所谓的西蒙古人,在明朝指蒙古瓦剌部,在清朝则指漠西蒙古,也即厄鲁特蒙古、卫拉特蒙古、卡尔梅克人,与漠北蒙古或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并列为清代蒙古三大部。清代漠西蒙古主要由四大部落组成,即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此外还存在辉特部等小部落。
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均以绰罗斯为姓,由瓦剌部发展而来,其始祖分别是明朝时期瓦剌部首领、曾一统蒙古的第二十八任蒙古可汗也先的次子阿失帖木儿、长子博罗纳哈勒。土尔扈特部为成吉思汗义父、蒙古克烈部首领王罕后裔,明朝时也先之父脱欢改克烈部为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则是成吉思汗的兄弟合撒儿之后,以合撒儿八世孙乌鲁克特穆尔为始祖,脱欢击败鞑靼后,乌鲁克特穆尔由兀良哈地区迁往卫拉特,脱欢称他们为和硕特。
按照草原上不成文的规矩,只有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才能称汗,非黄金家族出身的部落首领只能称洪台吉或珲台吉。得益于黄金家族后裔的身份,明嘉庆三十一年(1552年),和硕特部首领博贝密尔咱开始称卫拉特汗,成为漠西蒙古四部的领袖。但随着准噶尔部的崛起,和硕特部的领袖地位逐渐受到冲击。明末清初,在准噶尔的排挤下,和硕特部固始汗迁居青海,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漠西蒙古最终统一在准噶尔汗国旗帜下。历史上通常以1635年巴图尔洪台吉继任洪台吉作为准噶尔汗国建立的标志。
从巴图尔洪台吉开始,历经僧格、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百余年间,准噶尔汗国向南征服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察合台汗国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哈密、吐鲁番,向西攻灭了哈萨克汗国、击败了布哈拉汗国纵横中亚,向北抵御住了俄罗斯的蚕食,向东震慑了喀尔喀蒙古,西藏一度也被准噶尔汗国控制,建立起了一个雄霸内亚的蒙古帝国。
据《草原帝国》记述,准噶尔汗国“统治着从俄国的西伯利亚边境,一方面到布哈拉汗国边境,另一方面到中国边境之地,还统治着从科布多到塔什干和从科布多到克鲁伦河之间的地区。他们的‘都城’、科布多、和固尔扎,似乎注定要取代和林”。
清朝与准噶尔部战争示意图。右侧黄色为清帝国,左侧红色为准噶尔汗国,左下斜杠区域为西藏,中间是青海蒙古即由卫拉特迁往青海的和硕特部。(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一统蒙古的雄心遭遇康熙大帝
在准噶尔汗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领袖是噶尔丹,也是阿努哈屯的丈夫,准噶尔汗国建立者巴图尔洪台吉第六子,噶尔丹汗国统治者中唯一一位称可汗者。1653年,巴图尔洪台吉去世后,其第五子僧格继任。1670年,僧格被异母兄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谋杀后,噶尔丹由西藏赶回准噶尔部,在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等支持下继任准噶尔汗国领袖,并迎娶鄂齐尔图汗孙女、僧格之妻阿努哈屯。
以当时准噶尔汗国的地缘形势来看,北部是俄罗斯帝国经过一个多世纪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殖民城镇,对准噶尔汗国虎视眈眈;东南部是察合台汗国后裔统治的吐鲁番、哈密;东部是喀尔喀蒙古以及已征服漠南蒙古的强大的清朝;西南部是信仰伊斯兰教、统治南疆的叶尔羌汗国,在叶尔羌东南则是由和硕部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共同控制的青藏高原;西部是哈萨克汗国以及河中地区。单纯以军事力量计,清朝与俄罗斯最为强大,并非准噶尔汗国可比;哈萨克汗国、青海和硕特部、喀尔喀蒙古次之,军事实力要弱于准噶尔汗国;哈密、吐鲁番、叶尔羌汗国及河中地区属于“绿洲型”农耕经济,经济极为发达,军事实力却极为薄弱。
由此,噶尔丹采取了“近攻计”的扩张策略,也即“远交近攻”。一方面与清朝、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向双方称臣,通过双边贸易获取了大量紧缺物资,一方面对周边弱小国家展开进攻。1675年,噶尔丹首先击败了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吞并了留守漠西的和硕特部。进而在1679年至1685年相继征服或击败了哈密、吐鲁番、叶尔羌汗国、河中地区以及哈萨克人。
当噶尔丹解决了准噶尔汗国南部、西部的部族后,他将扩张的目标指向了东方的喀尔喀蒙古,迎接他的是正处于鼎盛时期的清朝。1678年,噶尔丹借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部可汗成衮与土谢图部可汗察珲多尔济之间的矛盾介入喀尔喀蒙古,引起清朝警觉。1688年,噶尔丹正式大举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察珲多尔济不敌,内迁至内蒙古地区向清廷求援,噶尔丹控制了整个漠北地区。
1890年,清军在今北京以北300公里处的内蒙古赤峰地区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次年,喀尔喀蒙古在元上都旧址多伦诺尔向康熙宣誓称臣,喀尔喀蒙古由此被纳入清朝版图。1695年,噶尔丹卷土重来侵入喀尔喀蒙古,并扬言获得数万俄罗斯士兵支持。次年,康熙御驾亲征,于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南郊的昭莫多再次大败噶尔丹,阿努哈屯就死在昭莫多之役,噶尔丹仅率二十余骑逃脱,于一年后死去。
噶尔丹死去后,僧格长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部首领。实际上,在噶尔丹第一次东征喀尔喀蒙古时,策妄阿拉布坦就起兵反对噶尔丹,与清廷夹攻噶尔丹,噶尔丹的败亡策妄阿拉布坦居功至伟。策妄阿拉布坦继位后恢复向清廷称臣,康熙皇帝也并未进军漠西蒙古,似乎对于清廷而言,只要蒙古不统一对于其就不存在威胁。然而,策妄阿拉布坦接下来的扩张再次触动了清廷,终招致准噶尔部灭亡。
并非简单的新疆问题
自忽必烈封藏传佛教萨迦派(花教)第五代法王八思巴为国师,将喇嘛教引入蒙古,喇嘛教就逐渐成为蒙古地区的主要宗教,一度独霸东蒙古地区的鞑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的独尊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又使格鲁派在蒙古人具有特殊地位。漠西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更是受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所邀直接出兵青海、西藏,攻灭了控制青海的喀尔喀蒙古却图汗以及控制西藏的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藏巴汗政权,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固始汗则成为青海、西藏的实际统治者与格鲁派的护教法王,历史上被称之为“和硕特汗国”。也正是在固始汗的的推动下,五世达赖前往北京觐见顺治皇帝,获封“达赖喇嘛”。
准噶尔部与格鲁派也关系匪浅。噶尔丹4岁时就被五世达赖认定为后藏格鲁派重要的活佛支系三世尹咱呼图克图转世,12岁前往拉萨大昭寺接受五世达赖喇嘛灌顶,随后前往后藏扎什伦布寺拜四世班禅为师,1662年四世班禅去世后又返回大昭寺追随五世达赖。追随五世达赖期间,噶尔丹结识了后担任西藏地方政府最高官职第巴、五世达赖去世后实际掌控西藏政权的桑结嘉措。
噶尔丹从西藏返回卫拉特能够出任准噶尔部领袖离不来达赖喇嘛的支持,噶尔丹之所以成为准噶尔汗国唯一的可汗,其“博硕克图汗”名号也是由五世达赖赐予。也正是借助格鲁派的力量,在第巴桑结嘉措的支持下,噶尔丹才向喀尔喀蒙古动手。从宗教传承上来讲,三世尹咱呼图克图正是喀尔喀蒙古喇嘛教领袖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师,也正是在三世尹咱呼图克图促使下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才改宗格鲁派。蒙古之后再无帝国:元朝以后蒙古人的艰难历程兼授中西的京师大学堂 晚清对教育的最后一搏古墓里的星空 科学与迷信兼具的唐代天文
对于清朝而言,喇嘛教是其统治蒙古人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正如《草原帝国》在记述满清征服漠南蒙古时所言,正处于全面皈依西藏黄教高峰中的蒙古人“觉醒中的蒙古精神又蛰伏于喇嘛教祈祷者的哞哞声中,清朝将顺利地驯服这些沉湎于祈祷中的僧侣似的武士们”。当五世达赖于1682年圆寂后,第巴桑结嘉措秘不发丧,自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与和硕特部拉藏汗关系恶化爆发内战,进而导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借机进军西藏时,清廷与准噶尔部再次爆发战争。
第巴桑结嘉措与拉藏汗之争,最终以拉藏汗攻破拉萨、第巴桑结嘉措被杀告终,拉藏汗废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另立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然而,拉萨三大寺并不认可益西嘉措,认定出生于理塘的格桑嘉措为六世达赖转世。1715年,青海的和硕特部贵族将益西嘉措接往青海塔尔寺,并拥护其为七世达赖以对抗拉藏汗。
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分两路出兵西藏,一路经南疆入西藏,一路试图经青海裹挟七世达赖入藏。由策零敦多布率领的经南疆入藏的准噶尔军成功占领拉萨,废黜了益西嘉措,经青海入藏的准噶尔军却被击败。1720年,康熙以皇十四子胤褆为抚远大将军出兵西藏,一举收复西藏,策零敦多布逃回准噶尔。同时,北路清军进攻准噶尔部作为牵制,一度占领乌鲁木齐,但因康熙去世撤回。清军的进入西藏,事实上将西藏纳入了中国版图,而不是此前的独立状态。
雍正年间,策妄阿拉布坦还曾策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但为年羹尧平定。此后,准噶尔部与清朝之间战争与和平交织,经过三十多年的拉锯,终于在乾隆年间乘准噶尔内乱之际平定准噶尔,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成就了乾隆的“十全武功”,准噶尔部消失在历史中。
文章来源: 李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