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消息】来自中新网上海的报道:两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步入陈列着上海青少年科创作品的展厅,逐个仔细观看,询问,当他们得知这些作品是出自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们之手时,露出了惊讶和赞赏的表情。
11月1日,2019年“临港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上,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为此次大赛的一等奖获奖者颁奖,并与500余名参赛的老师、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现场,学生们就GDP增速放缓、人工智能发展、拓扑学的通俗理解、科学家梦想实现路径等方面的问题向两位诺奖科学家积极提问。两位科学家认真细致、深入浅出地做了解答分享,并向在场师生主动展示获得的诺贝尔奖章。
“我和诺贝尔奖科学家握了手,亲眼看到了金光闪闪的诺贝尔奖章,我想那就是我奋斗的目标,”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临港小学学生朱广哲告诉中新网记者:“未来我要从事科学研究,每次在做实验的时候我都会忘记时间,全身心地沉浸于其中,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和过程。”
朱广哲的参赛作品“基于超声波原理的测距仪设计制作与程序优化”获得此次大赛科技论文一等奖,经历了多样数据采集、反复测试迭代的过程,大赛评委认为该作品“从完善的科学实验流程设计中体现了良好的科学素养。”
据悉,“临港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依托临港地区作为每年度“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举办地的优势,为提升上海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而策划举办。“与诺奖科学家零距离交流”作为其中亮点,吸引了诸多热爱科学、向往科学的青少年。
在现场展示的参赛作品中,既有“粒子加速器”、“知识图谱”、“相对论时空观”、“空气源热泵技术”等“高精尖”科学名词频频出现,也有不少针对社会现实的“短视频”、“共享单车”、“白鹭栖息地”等社会调研分析。
“临港地区是上海高端智能产业的聚集地,同时临港新片区的成立又赋予临港探索多方面制度创新的使命,未来创新的多元化要求青少年在科技、人文等全方面发展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大赛承办方、临港创新管理学院的对外负责人徐田雷表示。
随着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走向纵深化,科学创新的意识已经在青少年中普及。大多数参赛作品都源自参赛者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从身边发现“痛点”,并将其与科学创新紧密相连。
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小学学生胡淼蕊介绍说,她的发明“基于节约能源的智能调光导光管系统”灵感来源于平时随家人去地下车库停车时,发现在白天地下车库也需要用大量的电来照明,由此思考是否可以在白天把外面的自然光引到地库等无光环境,节约电力资源。
参赛团队辅导教师、上海海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王天真教授认为,此次参赛作品大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后续继续打磨作品,真有可能为我们当今社会解决一些难题。”
南汇新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志强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大赛,为青少年学生搭建一个科技创新展示、交流及近距离对话诺奖顶尖科学家的机会,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一粒科技创新的种子,点亮梦想和热情,向着科学的顶尖殿堂去拼搏、去奋斗,努力从科技小英才成长为顶尖科学家。”
南汇新城镇社区建设和服务办主任朱蓉表示,在第二届世界顶类科学家论坛于临港新片区举办之际,邀请诺奖科学家与青少年互动,希望科学大咖的睿智指点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科学探究的大门,激发每一位青少年在实践中体验科学,在体验中创新思考,激励孩子们成长为未来的科技英才。
据悉,此次大赛设有征集、评审、展示、问辩和交流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基于节约能源的智能调光导光管系统”、“智能汽车实践探索”等6个一等奖项目,“避障婴儿车”、“南极磷虾卵收集装置”等11个二等奖项目,“外卖送餐专用车”等16个三等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