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消息】健康之星评级是新西兰购物者的重要工具。但自该系统推出四年以来,新西兰超市货架上的大多数食品都没有健康之星评级。
周四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新西兰货架上80%的产品没有评级。
The voluntary trans-Tasman Health Star Rating (HSR) system健康之星评级自愿系统,旨在使购物者更容易做健康的食物选择。包装正面的等级是根据纤维、蛋白质、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含量确定的,与产品中饱和脂肪、热量、总糖和钠的含量相比较。
但自推出四年以来,只有大约3900种新西兰产品采用了这个等级标识,而有超过10,000种澳大利亚产品推广使用了此标识。
澳大利亚机构MP咨询公司正在对该系统进行为期五年的审查,其中强调了新西兰产品的等级标识使用。
包装的水果和蔬菜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谷物、非酒精饮料、调味汁和涂抹酱,以及乳制品和替代品。
在澳大利亚,五家制造商签署了该计划:雀巢澳大利亚(Milo,Uncle Toby’s),联合利华澳大利亚(Lipton,大陆),可口可乐Amatil(可口可乐,芬达,电梯,雪碧)和Simplot Australia(John West,Leggo’s) )。这些品牌生产的许多产品也可在新西兰购买。
尽管这种健康成分等级标识对商家缺乏吸引力,但该系统证明是有帮助的,许多消费者表示对评级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两个国家,那些了解和使用这个评级系统的人显示了对健康之星评级的高度认知、信任、理解和使用。”
由于标签的功效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品牌产品对此系统的低使用率,该系统的研究者强调需要强制实施这一自愿性系统。
向强制性健康评级的转变一直在“全球增长”。此举得到了消费者和公共卫生利益相关者的“广泛支持”,但并非来自食品行业。
当该倡议于2013年宣布并于2014年实施时,相关人士指出,在“一致和广泛”的采用之前,自愿加入此系统将是主要的方法。食品制造商和零售商对评级体系有“高度的兴趣和影响力”,但如果要成为强制性的话,许多企业有可能撤回对该计划的支持。
“鉴于强制性标签要求可能带来的业务影响,行业机构表示支持健康之星评级自愿系统,条件是它仍然是自愿的。”
MP Consulting在2月份发布了他们的审查报告,认为“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改善健康之星评级自愿系统,设定明确的参与目标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推动,而不是强制要求。”
系统的研究者还建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继续为该系统提供资金四年。
如果不能选择强制执行该系统,该研究的作者提出了“响应性监管方法”。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自实施以来,健康之星评级系统因欺骗消费者而受到批评。包括雀巢和Nutri-Grain在内的公司,之前已通过调整其成分对评级系统进行有利的利用,从而获得了更高、更健康的评级。2016年,雀巢获得了Milo的4.5星评级,因为它是用低脂牛奶制成的,而Nutri-Grain——含糖27%——由于其纤维和蛋白质含量而达到四星级。该评级后来被删除。(文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