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见,南苑机场!中国历史上首座机场即将关闭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银昕 | 北京报道
2019年1月22日上午10时许,一架“奖状680”校验飞机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座北京新机场迎来第一架飞机降落。16时20分许,“奖状680”校验飞机再次平稳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跑道,这是该飞机昨日完成的第二次飞行校验任务。随着“奖状680”首日校飞全部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建设即将进入验收移交阶段。预计飞行校验将持续至3月15日;6月30日大兴国际机场将正式竣工,9月30日开始通航。
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离竣工和通航越来越近,北京南苑国际机场的关停再次被提上日程。“南苑机场目前还没有正式接到命令关停的函件,也就是说正式关闭的日期还不能确定,但在大兴国际机场通航之后南苑势必要关停,因为从航路之间的影响来看,两座机场若同时运行是对航路效率很大的浪费。”在南苑机场即将关闭的消息传出之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到了北京南苑国际机场某负责人,他向记者确认了南苑机场关闭的消息。
南苑机场即将关闭的消息始于2018年下半年北京市推出第三版“城南计划”之时,丰台区副区长肖辉利表示,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南苑机场的关停搬迁也提到日程上,并称南苑机场未来将作为“战略留白”。2019年1月3日,北京市发改委在城市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情况,称新机场建成后,现南苑机场会同时关闭,民用航空功能同时转移到新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的正式通航意味着超过一百年历史的南苑机场正式告别民用航空的舞台。
>> 建于清朝的一座机场
南苑机场最初建立于清朝末年。彼时并没有成建制的机场出现,只是来自法国的两架小飞机在南苑校阅场进行飞行表演,这是飞机这种由近代科技产生的飞行器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起降。1910年这块空地成为了中国第一座机场,清朝政府利用南苑毅军操场修建供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并在南苑开办飞机制造厂,南苑机场正式建立。此后,袁世凯采纳法国顾问建议于1913年在南苑创建南苑航空学校,前后四期培养的100多名飞行员成为后来我国民航飞行的骨干力量。抗日战争结束后至解放前,南苑机场是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空军在北平的重要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飞行中队在南苑机场成立,此后南苑机场一直都是军用机场,从开国大典到历次国庆阅兵,南苑机场都是空、地受阅部队的训练场地。
在航站楼外坐着休息的旅客(《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1984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22个省、市及大型企业联合组建民用航空公司,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就此诞生,南苑机场随即成为联航的基地。当时的中国联航有40余架飞机,型号除波音767、波音737外,还有俄制的图-154和伊尔-76等飞机。2002年10月31日,一架从银川飞往北京的民航飞机降落之后,中国联航迎来了为期近三年的停航(民航业务停航,同时仍承担空军指派的飞行任务)。2004年中国联航实现“军转民”,由上海航空和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共同出资,中国联航重新组建,并于2005年10月完成新航。“很多旅客一直认为联航是使用此前从军队退役后的运输机来承担民航任务,这样的事情在新组建的中国联航是不存在的,之前的飞机都由旧联航还给了空军,新联航使用的都是新飞机。”上述南苑机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用军用运输机飞民航的做法早已随着旧联航一起走进了历史。
新联航诞生后,南苑机场依然是其基地机场,期间还分别在2007年和2012年两次扩建航站楼以扩大其接待能力。但与改革开放后建成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相比,南苑机场在北京市民心中的存在感较低。据资料显示,目前南苑机场的航站楼在2012年第二次扩建后接待能力为600万人次/年,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仅第三航站楼的设计容量就已达5000万人次。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吞吐量为接近一亿人次,而南苑机场的吞吐量595万人次;上述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一数字在2018年变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突破一亿人次,南苑机场仅为650万人次,只有首都国际机场的不到6.5%,投入民航运营之后,南苑机场的从属地位一直未变。
2018年9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实地探访南苑国际机场。机场藏在北京南中轴线和南四环路之间的一个夹角中。直到记者跨过南四环才看到前方对南苑机场方向的指示牌,与首都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巨大且造型独特的单体建筑相比,南苑机场航站楼掩盖在一片居民区住宅楼和茂密的树木之中。在通往航站楼的路上,记者看到有空军人员在候机楼不远处的仓库外对几架飞机进行调度和调试,一时才想起南苑“军民合用”的烙印。到达航站楼之后,记者发现这是一座透出浓浓历史感的机场。候机大厅门口聚满了前来等人或送人的旅客,由于航展楼内可供休息的座椅数量有限,旅客直接坐在航站楼外的水泥台阶和低矮的水泥柱子上,像极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潮涌动的火车站,门口聚集着大量前来招工或务工的自由劳动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还了解到,“军民合用”只是南苑机场的表面概念,实际上其军用的性质一直未变,只是有关方面特批中国联合航空公司使用其作为基地机场承担民用航空飞行任务,南苑机场一直都是军用机场,不存在“军民合用”。
>> 中国联合航空将整体转场至大兴国际机场
根据2016年7月民航局相关文件,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将由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天合联盟的全部会员航空公司将搬迁至此。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星空联盟成员和海南航空将留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由于上海航空目前已经隶属于东方航空公司集团,中国联航目前也已是东方航空集团的核心成员品牌,中国联航将随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一起转场至大兴国际机场,成为北京新机场的第一批用户。
根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指标,中国联航今后可以使用一座年吞吐量有望达到7200万人次的大型国际机场,上述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这对联航来说是一次战略提升的绝佳机会。“进入新机场之后,联航可以使用更多的近机位,此外我们在飞机的数量上也会有扩大。”他说,“目前中国联航有飞机49架,转场至大兴国际机场之前会增加到54架,进入新机场之后最终的目标是拥有上百架飞机从而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流品牌,这样一来,其运力相比于以南苑机场为基地机场之时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联航采用夜间转场的办法在航段上进行控制,在最后一个航班飞行到最后一个航段时便不再飞往南苑机场,而是改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并降落在那里,第二天一早的航班从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在转换期间我们会做好对旅客的通知工作,避免其不知情继续前往南苑机场。”该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使用南苑机场时,中国联航的航线大多是三四线城市及地级市飞往北京的首选。由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大型国际交通枢纽,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于是大量刚建好机场准备开一条飞往北京的航线时第一选择是来南苑机场,这也导致南苑机场的航线大多数是支线航班,即座位数在50到110座之间,飞行距离在600公里1200公里的小型客机航班,在短距离、小城市之间的非主航线运行。当基地机场改为大兴国际机场后,加上飞机数量的增加,中国联航目前以支线航班为主的现状也有望改变。
>> 南苑机场的下一站是哪儿
2018年9月北京市提出第三版“城南计划”时对南苑机场定义为“战略留白”,同时也有航空爱好者建议将其改建为一座中国民航博物馆,以不枉南苑机场“中国历史首座机场”之名。2019年1月南苑机场关闭之事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的通航日期确定又一次被提上日程,但其未来的“战略留白”究竟是何仍未有定论。
上述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南苑机场方面最初也有自己的提议。“我们希望将南苑机场改造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城市航站楼,也就是在这里便可办理值机、安检和行李托运等事宜,旅客之后再乘坐地铁或以其他方式前往大兴国际机场,但是城市航站楼最终选址在了丽泽金融商务区境内。”的确,在2018年9月的“城南计划”中,丽泽商务区北区(丽泽路以北)的一处尚未完全完成拆迁的地块成了大兴国际机场城市航站楼的选址。
此外,建立航空博物馆的提议也是南苑机场方面十分欢迎的。上述负责人表示:“南苑机场作为一座百年机场,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始建时的遗留和特色,此外作为军用机场南苑也见证了近代以来我国空军的发展脉络,也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至今为止我们没有接到南苑机场何时关闭的正式函件,至于未来将会变成什么,还要请其他部门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