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少年弑母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湖南省沅江市,一名12岁少年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据媒体报道,事发后,该少年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回答,可能会让人们震惊于少年的冷血无情,也可能引发关于未成年人定罪量刑尺度的讨论,但无法忽视的是,这又是一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悲剧。
从报道中可以了解到,该少年父母很早便外出打工,一直由老人看护长大,即使当年孩子发生车祸事故也未引起父母重视。而弑母的原因只因嫌其管教太严而心生怨恨。这其中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性问题——成长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很多孩子处于精神迷失无助的状态。如果孩子成长中获得的陪伴和关爱更多一些,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及时排解,悲剧可能就不会轻易上演。
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几十年飞速发展背后的隐痛。农村父母为了改善生活,获得更多的收入,不得不与子女离别,前往城市打拼谋生,其中诸多不舍与艰辛。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留守儿童父母因生活理念和教育水平限制,再加上对孩子心存愧疚,往往只能用物质来弥补情感的缺失。在留守儿童问题上,我们不仅看到的是留守儿童父母的两难,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充分平衡的体现。因此,面对留守儿童问题,不能仅将其看作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指责其中一方的是非对错,这样虽可发泄一时情绪,但对解决问题并不会产生多少效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式也是发展。近年来,随着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各方面政策举措不断发挥效应,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在不断下降。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18年8月底,国内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22.7%。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但必须承认的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复杂性,决定了问题的根本解决依然任重道远。
如今,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仍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口迁往城市有了诸多便利。未来城镇化中配套的医疗、教育等设施还需要进一步跟上,让进城人口能够留下来。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也要创造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让农村人口免去奔波务工的劳苦,有更多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难题,不会因一时之功就能彻底解决。在社会的发展中,也期待更多的人持续关注关心留守儿童问题,尽可能化解问题,避免悲剧再次上演。(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