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席卷法国的强大反燃油税示威活动中,最直接相关的议题是能源和税收。
能源是工业的“血液”,税收是政府的“母亲”。前者涉及法国的产业升级,后者则关系法国财政健康和欧盟财政一体化。换言之,从经济角度看,这场示威运动严重干扰着法国(欧盟)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耗中加剧着法国的衰退。
法国经济在风中摇曳
不少媒体将这场持续超三周的骚乱和1968年的“五月风暴”进行对比,称眼下这场暴力示威活动是半世纪以来法国爆发的最激烈的抗议活动。
1968年“五月风暴”的总罢工使整个法国的经济生活处于混乱状态,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但戴高乐提出的改革计划却被全民公投否决,戴高乐忠于承诺,宣布辞职。
眼下这场席卷法国的骚乱爆发的更深层次原因,是长期“悲剧”的经济和不可持续的社会福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计价的法国GDP是负增长的。法国2008年GDP为2.918万亿美元,这一数值到2017年下降到2.583万亿美元,降幅约为11.55%,等同于“失去的十年”。
经济负增长的背后,是法国不但在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几乎毫无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如高铁、大飞机、核电和军工等行业,也逐渐被新兴国家蚕食,奢侈品反而成了法国的象征。
经济蛋糕越来越小的同时,法国的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最好土壤。中低收入者年收入增长率不到1%,而高收入者年收入增长率约为3%;最富裕的20%人口的收入,几乎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五倍。
更可怕的是,在36个OECD国家中,2017年法国税收占GDP比达到46.2%,远超平均水平的34.2%,位居第一。这背后就是近十年来,法国陡增的老年人口比例(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约20%),以及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
高额的社会福利支出,已经让法国财政不堪重负。2009年以来,赤字占GDP比重虽然连续连续9年下降,但2017年依然达到2.6%,远超欧盟规定的标准;债务占GDP比重已经接近100%。
高税收、低增长、高债务和悬殊的贫富差距,法国已经是一台生锈的机器,虽然外表依旧光鲜靓丽,但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法国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过往数届法国总统上台无不高喊改革的口号,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旋即遭遇强烈的社会反弹,无果而终。前总统萨科齐和奥朗德都只干了一届,无法连任。
法国政府现在是被动的,骚乱必须平息,但如果让步过多,很可能被贴上弱势无能政府的标签,不但对手方可能变本加厉继续要价,也可能被支持者迅速抛弃,马克龙任期虽然还有三年多,但可能提前“跛脚”,将来政令难出爱丽舍宫。
实际上,持续的骚乱和法国政府的政策急转弯式的应对(如取消上调征收燃油税等),已经对总统马克龙的政治威信造成重大打击。周二,民调机构Ifop的调查数据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已经下降了6个百分点,降到23%的任内新低。
马克龙如果不能快刀斩乱麻,骚乱持续无疑是法国经济的噩耗,无休止的政治动乱可能随之而来,法国的经济可能永远不会有春天了。
法国政府现在递出了橄榄枝,宣布暂停包括上调燃油税在内的三种财政措施6个月,但“黄马甲”运动领导人没有就坡下驴接受谈判,法国教育界和医疗界也乘势而起,局势继续朝失控的方向发展。
这场强大的反燃油税示威活动,已经对法国经济造成严重伤害。法国作为旅游业大国,骚乱对经济的直接冲击显而易见。
12月4日,彭博社援引法国财长Bruno Le Maire 表示,法国的酒店预订下滑25%,零售业尤其是中小型零售商更是经营惨淡,交通运输流量明显减少,汽车制造商雷诺、标志和雪铁龙订单增长放缓。股市也如惊弓之鸟,相关行业的股票不同程度下挫。
能源产业升级遭遇拦路虎
骚乱对法国经济更深层次的打击,是将法国能源产业升级的仅剩的一片弹药——财政政策,当烟花给放了。“金字塔”社会结构的法国,无力推动社会改革,产业升级几乎成了法国“续命”的唯一选择。法国政府相中的是新能源产业。
首先,发展新能源是化石燃料匮乏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对抗传统能源强国的奇兵,控制了能源也意味着控制了世界工业发展。
法国石油匮乏,依赖从中东等地进口石油。但二战之后,法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逐渐被美苏取代,因此对油价没有话语权。欧盟80%的进口燃料,都是以美元定价和结算,而不是欧元。
同时,中东地区局势日渐失控,未来石油供应稳定性堪忧,即使美国增产,也意味着法国在能源更加依赖美国,这和法国传统的独立外交背道而驰。
因此,法国有计划地加大了核能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目前约为70%。但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全球都掀起了反核电的浪潮,包括德国也在去核电,法国也提出了将比例降低至50%左右的目标。
法国的另一手策略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巴黎气候协定正是这一策略的上层建筑,以气候保护为名,进行国际联合遏制传统能源的发展,也断了后发国家的前进之路。
而且,法国通过财政政策,以对传统能源的税收补贴成本高昂的新能源,以高税收(燃油税)引导资本和消费者转向新能源。三管齐下,为法国能源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但是,法国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现在遭遇内外夹击。
一方面,油价持续走低,使得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失去吸引力。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大力支持发展油气产业,并施压沙特等OPEC国家增产降油价,再度将油价逼回60美元/桶的水平。
低油价虽然对能源进口国有直接的好处,但对这些国家投入巨资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来说,则是釜底抽薪。
同时,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号称世界第一的“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濒临瓦解,法国苦心经营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左右护法”不堪一击。
在接连失去价格优势和产业联盟优势之后,如果再没有财政政策支持,在传统能源强国如美国的竞争压力下,法国能源产业升级只有自生自灭了。实际上,法国能源产业升级遇到的问题,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能源进口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时,面对的共同挑战。
欧盟财政一体化这条“大腿”还指望法国接上
这次骚乱背后的另一大问题是税收。税收背后,是欧债危机和欧洲财政一体化。欧盟不能接上财政一体化这条“大腿”,仅靠着货币一体化这一条腿走不远,也难以从根本上化解欧元区面临的债务危机。
欧盟要在大国竞争中胜出,完成内部整合是必要的前提。李光耀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欧盟无法完成经济一体化,尤其是财政一体化,那么欧洲只是二十几个无法掌握各自命运的经济体,无法与中美等大国相提并论。
德法联盟力推的欧盟财政改革,要求成员国大幅度降低债务占GDP比和预算赤字占GDP比。而法国现在债务占GDP比重接近100%,远高于欧盟规定的60%。
如果法国政府要兼顾减税和预算平衡,减少财政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在法国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这将损害经济增长。
欧央行年底将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同时,在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都准备或正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时,如果法国逆势而动缩减开支,届时法国经济可能雪上加霜,进而拖累整个欧元区经济。
其次,暂停征收燃油税将进一步恶化法国财政状况。如果法国暂停甚至减少征收燃油税,在不修改福利政策的情况下,随着老龄化进一步加重,法国预算赤字必然进一步攀升。
这将威胁法国推动欧盟财政改革的公信力,尤其是在欧盟和正在和意大利就预算赤字水平进行拉锯战的当口。欧盟已经表示,法国的财政预算存在违法欧盟规定的风险。
年轻的马克龙总统,左手是民众福利,右手是财政赤字红线,头上顶着大国竞争,脚下踩着的是国内“左右”互搏的政治钢丝,稍有不慎,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马克龙个人命运事小,真正可叹的是法国的命运。
在国内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法国国力渐衰,格局越做越小:从和英国争夺世界霸主,到沦为“高利贷帝国”;从叱咤欧陆的拿破仑帝国,跌落至色当兵败皇帝被俘;七十年里被德国击败两次,成了德国身边永远的“男二号”。如今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法国国内骚乱仍在持续,留给法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在这次席卷法国的强大反燃油税示威活动中,最直接相关的议题是能源和税收。
能源是工业的“血液”,税收是政府的“母亲”。前者涉及法国的产业升级,后者则关系法国财政健康和欧盟财政一体化。换言之,从经济角度看,这场示威运动严重干扰着法国(欧盟)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耗中加剧着法国的衰退。
法国经济在风中摇曳
不少媒体将这场持续超三周的骚乱和1968年的“五月风暴”进行对比,称眼下这场暴力示威活动是半世纪以来法国爆发的最激烈的抗议活动。
1968年“五月风暴”的总罢工使整个法国的经济生活处于混乱状态,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但戴高乐提出的改革计划却被全民公投否决,戴高乐忠于承诺,宣布辞职。
眼下这场席卷法国的骚乱爆发的更深层次原因,是长期“悲剧”的经济和不可持续的社会福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计价的法国GDP是负增长的。法国2008年GDP为2.918万亿美元,这一数值到2017年下降到2.583万亿美元,降幅约为11.55%,等同于“失去的十年”。
经济负增长的背后,是法国不但在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几乎毫无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如高铁、大飞机、核电和军工等行业,也逐渐被新兴国家蚕食,奢侈品反而成了法国的象征。
经济蛋糕越来越小的同时,法国的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最好土壤。中低收入者年收入增长率不到1%,而高收入者年收入增长率约为3%;最富裕的20%人口的收入,几乎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五倍。
更可怕的是,在36个OECD国家中,2017年法国税收占GDP比达到46.2%,远超平均水平的34.2%,位居第一。这背后就是近十年来,法国陡增的老年人口比例(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约20%),以及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
高额的社会福利支出,已经让法国财政不堪重负。2009年以来,赤字占GDP比重虽然连续连续9年下降,但2017年依然达到2.6%,远超欧盟规定的标准;债务占GDP比重已经接近100%。
高税收、低增长、高债务和悬殊的贫富差距,法国已经是一台生锈的机器,虽然外表依旧光鲜靓丽,但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法国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过往数届法国总统上台无不高喊改革的口号,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旋即遭遇强烈的社会反弹,无果而终。前总统萨科齐和奥朗德都只干了一届,无法连任。
法国政府现在是被动的,骚乱必须平息,但如果让步过多,很可能被贴上弱势无能政府的标签,不但对手方可能变本加厉继续要价,也可能被支持者迅速抛弃,马克龙任期虽然还有三年多,但可能提前“跛脚”,将来政令难出爱丽舍宫。
实际上,持续的骚乱和法国政府的政策急转弯式的应对(如取消上调征收燃油税等),已经对总统马克龙的政治威信造成重大打击。周二,民调机构Ifop的调查数据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已经下降了6个百分点,降到23%的任内新低。
马克龙如果不能快刀斩乱麻,骚乱持续无疑是法国经济的噩耗,无休止的政治动乱可能随之而来,法国的经济可能永远不会有春天了。
法国政府现在递出了橄榄枝,宣布暂停包括上调燃油税在内的三种财政措施6个月,但“黄马甲”运动领导人没有就坡下驴接受谈判,法国教育界和医疗界也乘势而起,局势继续朝失控的方向发展。
这场强大的反燃油税示威活动,已经对法国经济造成严重伤害。法国作为旅游业大国,骚乱对经济的直接冲击显而易见。
12月4日,彭博社援引法国财长Bruno Le Maire 表示,法国的酒店预订下滑25%,零售业尤其是中小型零售商更是经营惨淡,交通运输流量明显减少,汽车制造商雷诺、标志和雪铁龙订单增长放缓。股市也如惊弓之鸟,相关行业的股票不同程度下挫。
能源产业升级遭遇拦路虎
骚乱对法国经济更深层次的打击,是将法国能源产业升级的仅剩的一片弹药——财政政策,当烟花给放了。“金字塔”社会结构的法国,无力推动社会改革,产业升级几乎成了法国“续命”的唯一选择。法国政府相中的是新能源产业。
首先,发展新能源是化石燃料匮乏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对抗传统能源强国的奇兵,控制了能源也意味着控制了世界工业发展。
法国石油匮乏,依赖从中东等地进口石油。但二战之后,法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逐渐被美苏取代,因此对油价没有话语权。欧盟80%的进口燃料,都是以美元定价和结算,而不是欧元。
同时,中东地区局势日渐失控,未来石油供应稳定性堪忧,即使美国增产,也意味着法国在能源更加依赖美国,这和法国传统的独立外交背道而驰。
因此,法国有计划地加大了核能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目前约为70%。但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全球都掀起了反核电的浪潮,包括德国也在去核电,法国也提出了将比例降低至50%左右的目标。
法国的另一手策略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巴黎气候协定正是这一策略的上层建筑,以气候保护为名,进行国际联合遏制传统能源的发展,也断了后发国家的前进之路。
而且,法国通过财政政策,以对传统能源的税收补贴成本高昂的新能源,以高税收(燃油税)引导资本和消费者转向新能源。三管齐下,为法国能源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但是,法国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现在遭遇内外夹击。
一方面,油价持续走低,使得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失去吸引力。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大力支持发展油气产业,并施压沙特等OPEC国家增产降油价,再度将油价逼回60美元/桶的水平。
低油价虽然对能源进口国有直接的好处,但对这些国家投入巨资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来说,则是釜底抽薪。
同时,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号称世界第一的“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濒临瓦解,法国苦心经营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左右护法”不堪一击。
在接连失去价格优势和产业联盟优势之后,如果再没有财政政策支持,在传统能源强国如美国的竞争压力下,法国能源产业升级只有自生自灭了。实际上,法国能源产业升级遇到的问题,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能源进口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时,面对的共同挑战。
欧盟财政一体化这条“大腿”还指望法国接上
这次骚乱背后的另一大问题是税收。税收背后,是欧债危机和欧洲财政一体化。欧盟不能接上财政一体化这条“大腿”,仅靠着货币一体化这一条腿走不远,也难以从根本上化解欧元区面临的债务危机。
欧盟要在大国竞争中胜出,完成内部整合是必要的前提。李光耀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欧盟无法完成经济一体化,尤其是财政一体化,那么欧洲只是二十几个无法掌握各自命运的经济体,无法与中美等大国相提并论。
德法联盟力推的欧盟财政改革,要求成员国大幅度降低债务占GDP比和预算赤字占GDP比。而法国现在债务占GDP比重接近100%,远高于欧盟规定的60%。
如果法国政府要兼顾减税和预算平衡,减少财政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在法国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这将损害经济增长。
欧央行年底将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同时,在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都准备或正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时,如果法国逆势而动缩减开支,届时法国经济可能雪上加霜,进而拖累整个欧元区经济。
其次,暂停征收燃油税将进一步恶化法国财政状况。如果法国暂停甚至减少征收燃油税,在不修改福利政策的情况下,随着老龄化进一步加重,法国预算赤字必然进一步攀升。
这将威胁法国推动欧盟财政改革的公信力,尤其是在欧盟和正在和意大利就预算赤字水平进行拉锯战的当口。欧盟已经表示,法国的财政预算存在违法欧盟规定的风险。
年轻的马克龙总统,左手是民众福利,右手是财政赤字红线,头上顶着大国竞争,脚下踩着的是国内“左右”互搏的政治钢丝,稍有不慎,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马克龙个人命运事小,真正可叹的是法国的命运。
在国内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法国国力渐衰,格局越做越小:从和英国争夺世界霸主,到沦为“高利贷帝国”;从叱咤欧陆的拿破仑帝国,跌落至色当兵败皇帝被俘;七十年里被德国击败两次,成了德国身边永远的“男二号”。如今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法国国内骚乱仍在持续,留给法国人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