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1月26日电(记者魏圣曜、孙晓辉)青铜器商周十供、战国时期黄玉马、锡银满汉全席餐具、明代蟒袍、记录400多年历史的孔府档案……耗时5年建成的孔子博物馆26日上午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馆试运行,首批2000多件文物搬出孔府文物档案馆、入住孔子博物馆,今后将有69万件孔府文物逐批“乔迁新居”。
受限于缺少展览展示条件,长期以来孔府内的文物很少有人能够得见。其实,这里文物数量惊人:35类全国可移动文物中,孔府文物涵盖34类,文物藏品多达69万多件、约34万套,可移动文物数量列全国前十、山东省第一。
踏入孔子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序厅·大哉孔子”,环绕式投影幕墙、星空穹顶,立刻将参观者带入2500多年前那个动荡的社会。据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介绍,孔子博物馆总建设面积5.5万平方米,高达32米。与拥挤老旧的档案馆相比,孔子博物馆现代感、科技感十足。
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御赐青铜器“商周十供”,26日被展陈在孔子博物馆“孔庙祭祀”单元中。作为孔府御赐文物的代表和国宝级文物,“商周十供”是中国稀有的完整成组传世的青铜器瑰宝。
孔子博物馆青铜器组藏品保管员褚红轩介绍,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精良,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商周十供”分为2件盛酒器、1件饮酒器、3件烹煮器、4件盛食器,重量在2.1千克至5.6千克之间,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应当是历史上孔府文物首次集体‘搬家’,也是首次如此大规模地面向世人展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会长、93岁的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曾在孔府内居住过8年。他说,透过这一件件穿越历史沧桑的文物,人们可以读懂孔府何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