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高杉)三维曲面的屋顶包裹的居住空间与室外景观有机结合,营造出返璞归真、贴近自然的住宅环境,而安装在屋顶上的233片透明太阳能薄膜电池则实现了整座建筑的能源自给。
这个名为“庭园家”的项目是正在北京举行的“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展览中的十个展项之一。“House Vision理想家”由日本中生代设计大师原研哉发起并担纲总策展人,是一项以“未来居住新常识”为理念,由建筑师和企业携手构建未来之家的文化研究项目。
今年是第三届展览,展期从9月延续至11月,以“新重力”为主题,意即期待对于中国未来居住环境的思考能具有宛如“改变重力般的划时代意义”。
“‘家’涵盖能源、移动、交通,甚至我们的家庭、社区。家是所有产业的十字路口,通过研究‘家’,我们既可以回忆过去,又可以探索未来。”原研哉在本届展览的一场对话沙龙上说。
“庭园家”项目所倡导的清洁能源技术正是原研哉关于未来建筑最重要的畅想之一。“它的屋顶,包括整个结构,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原研哉说,未来,新能源的使用将是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
该项目由生产开发太阳能薄膜的汉能控股集团和知名建筑师马岩松创立的MAD建筑事务所合作完成。
有研究数据表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占到城市总能耗的约40%。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彬认为,新的太阳能技术有望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仅‘庭园家’屋顶上的233片薄膜,按照北京的光照指数,一年就可发电4900度,”张彬说,未来每座建筑都将是一座“发电站”,不仅能源自给自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能源共享。他相信,这一“想象”将在不远的未来变为现实。
张彬认为,能源是未来建筑的活力所在。“像清洁能源这样的理念,值得全人类、全世界的推崇与努力。”
汉能成立了太阳能设计研究院专门研究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的结合,由曾主持港珠澳大桥等项目的建筑师刘谦任首席设计师。
刘谦指出,太阳能薄膜的应用对建筑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对比传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薄膜在弱光环境下的发电能力拥有显著的优势。“太阳是运动的,薄膜能在各个光照角度下实现发电,这意味着太阳能有了更大的利用空间。”
汉能已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屋顶、墙面、地面类建材的开发。柔性轻薄的薄膜材质同时还被应用于衣服、背包、交通工具上。
“就像‘互联网+’,我们把这些应用称为‘太阳能+’,不仅跟建筑结合,也跟人的生活结合,跟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浪漫的艺术结合。”刘谦说。
原研哉说,技术越发展,可能离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就越遥远。如何把技术拉近生活,这是设计的功能所在,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能更多地把新技术融入我的设计中,让普通人也能了解甚至享受到它们带来的便利。”
“家,不止于建筑。”原研哉说,“在中国的技术和社会生活都发生迅猛变化的大背景下思考未来的家居,有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