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 董子畅)在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9日在北京发布了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中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与各国差异不大,但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
据悉,本次调查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基于社区人群的大规模多中心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选取北京、山西等11个省份的44个县(区)作为调查点,共纳入20416名研究对象。此次调查首次获得了中国人的骨峰值。
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中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
调查还发现,中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为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到46.4%,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而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50岁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检测比例也仅为3.7%。
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张勇分析称,增龄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社会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及骨密度检测率较低是导致中国低骨量人群庞大的重要原因。
“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所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说,随着中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中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形势还将日益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