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敦煌研究院发布了近五年文化成果。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声良介绍,敦煌研究院是负责管理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的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
成立74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国家一级博物馆。
保护篇:致力于打造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赵声良介绍,敦煌研究院依托“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三大平台,深入研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技术,研发了国内首台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建立了首个基于风险理论的石窟监测预警体系、建成了国内首座多场耦合实验室。
在敦煌石窟综合保护体系构建和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过程中,获国家技术专利50多项,推广应用于全国10多个省(市、区)的20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其中“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与应用”和“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崖体加固工程”等10余项工程获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用土黄色泥灰岩制作的修复砖石质文物的胶凝材料”获甘肃省专利二等奖。
不仅如此,敦煌研究院还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采用数字技术永久保存文化遗产。
赵声良介绍,为实现莫高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率先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经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于莫高窟及全国文博单位文物数字化工作,制定国家文物数字化保护行业标准11条(报批稿),重点项目“数字敦煌”是在对已采集的海量数字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构建、知识挖掘和智慧服务的基础上,建立集管理系统、存储体系和资源库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完成莫高窟206个洞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和100个洞窟的数字图像集成。
“数字敦煌”资源库第一期中、英文版于2016年和2017年上线,实现了30个经典洞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访问量已超过400多万次。今年开发的“数字敦煌”APP,实现了手机用户“掌上互动”。
研究篇:致力于打造国际最具活力的敦煌学研究实体
赵声良介绍,近五年,敦煌研究院深入开展敦煌学研究,出版专著81部,发表学术论文534篇,临摹整窟3个、独幅壁画40平方米。
最具代表性的是樊锦诗先生历时十年领衔编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7年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创办的敦煌学期刊《敦煌研究》,入选第二、三届全国“百强报刊”和首届“甘肃省十佳期刊(社科类)”;专著《敦煌石窟艺术简史》荣登“2015年中国好书榜”,《莫高窟第361窟研究之一至之十一》和《敦煌翟氏研究》荣获甘肃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入选2016年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沙漠中的美术馆—敦煌莫高窟》被评为“2016年全省优秀科普作品”。
敦煌研究院还建立敦煌学信息资源库,积极推进敦煌学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2017年上线的“敦煌学信息资源库”(二期),包括敦煌百科、资源总库、敦煌学术动态、多媒体专区、敦煌学研究专题库、藏经洞出土文献目录数据库、藏经洞学术研究成果目录数据库等七大板块,数据量达到31余万条,实现了敦煌学学术资源在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一站式检索。
同时,还打造敦煌文化学术交流平台,“敦煌论坛”自2014年创立至今已举办6次大型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议,累计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1200余人次,其中境外专家216人次,收集敦煌学研究论文700余篇;“莫高讲堂”自2016年创立至今已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讲座20期,参加人数达4000余人次。
弘扬篇:致力于打造国际最有影响力的敦煌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
赵声良表示,敦煌研究院始终坚持负责任的文化旅游,开展莫高窟游客需求和承载量研究,建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实现了“总量控制、预约购票、数字展示、洞窟参观”的旅游开放新模式,有效缓解了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2018年预计突破200万。
基于针对性分类原则,利用文物本体、传统临摹和数字敦煌,先后在美、英、法、德、俄、日等18个国家(地区)和国内的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举办敦煌艺术展览80多次,“敦煌艺术大展”“数字敦煌展览”已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名片;“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文化遗产进校园等“五进活动”“敦煌文化驿站”公益讲座等活动树立了敦煌文化公益性品牌;“如是敦煌”“念念敦煌”“星空下阐释敦煌”“文创工坊体验”等文化创意活动,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列反响。
敦煌研究院正努力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途径,深入挖掘敦煌文化价值并进行赋能。建设的敦煌文化全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矩阵,讲好“中国故事”,向外宣传推广的数字文化品牌及相关产品深受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喜爱,全媒体平台浏览量仅2018年上半年达769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93%,访客覆盖70个国家(地区)和全国34个省(市、区)。
赵声良介绍,目前敦煌研究院正推进敦煌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以保护文化遗产价值为原则,加快文创品牌价值建设,深度挖掘敦煌文化艺术元素,不断开发兼具旅游纪念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敦煌文化创意产品,2016年研究院被列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历时多年研发的《降魔成道》被誉为“动起来的敦煌壁画”;“高保真复制壁画”被国内外多所艺术院校用于科研和教学;《敦煌》《魅力敦煌》《丝路印记》《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展览精品图集》等画册成为敦煌文化交流的优秀出版物,《“一带一路”画敦煌》系列涂色书,让读者深度体验敦煌壁画艺术,年销量达10万余册;敦煌元素系列笔记本、日历、明信片、腕带U盘、益智魔方等多款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题图:9月27日,从敦煌壁画中仿制出的“古乐器”吸引参观者。当日,由敦煌研究院壁画乐器研究专家郑汝中先生设计、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敦煌壁画仿制乐器,亮相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中新社图片/ 杨艳敏 摄)
来源:美国商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