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箜篌、篳篥(bili)、胡琴、鼓、琴、箏、瑟……敦煌壁畫中共有4000多件樂器圖像。這些圖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代表世界人類古代文明結晶的敦煌文化藝術精華,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中國和世界音樂舞蹈史的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
近日,敦煌壁畫樂器將從壁畫中「複活」,在第三屆敦煌文博會上亮相,並進行演奏。
敦煌壁畫樂器仿制開發項目由敦煌研究院原副研究員、敦煌樂舞研究專家鄭汝中先生指導,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與敦煌研究院合作開展,共仿制彈撥、拉弦、打擊、吹奏四大類樂器,97種,245件(2套)。仿制樂器將於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博會上首次展出,後續進行主題紀錄電影拍攝、專題演出、文創產品生產等一系列開發活動。
上世紀90年代初,鄭汝中先生、莊壯先生經過大量研究,仿制出一批壁畫樂器,曾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嚮。2018年4月,86歲高齡的鄭汝中先生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樂器形態、結構、用料的改進,指導制作一批新的壁畫樂器,使樂器形制更接近壁畫,音色和表現力也大為提升。
仿制工作於2018年4月啓動,經過半個多月的考察,樂器制作確定由上海、揚州、蘇州、北京、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族樂器制作大師、能工巧匠共同承擔。這些仿制樂器形態多樣、工藝複雜,僅琵琶就有棒形、曲項、方頭、長柄等多種形制;個別樂器,如彎琴,為古代畫工想象的樂器,能否發聲已無人知曉。敦煌研究院的畫師在這些樂器上精心繪制了樂器出處的壁畫圖案,使樂器在奏出美妙音樂的同時,成為美輪美奐的藝術品。
版权声明: 1、凡《新西兰信报网》转载的新闻、观点等,版权归原新闻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新闻机构立场。 2、未经本机构许可,其他任何机构、个人不得复制、摘录、转载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新西兰信报网》采访、编译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3、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nzmessenger@xtra.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