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在线音乐网站 Deezer 发布了一项调查,发现 1000 个英国人有 6 成会反复听自己喜欢的那几首歌,基本不带换的,还有 25% 也表示不会尝试自己喜欢的音乐流派以外的风格。
24 岁左右是搜索新歌的高峰年龄,有 75% 每周会听10首以上的新歌,而有 64% 则表示他们每个月会关注到 5 个新的歌手。但是在此之后,人们追音乐潮流的劲头就开始减弱了。
这些不听新歌的英国人给出的主要理由还是“太忙了”。Deezer 调查中有 19% 的人声称新歌太多追不过来,16% 的人是因为工作太忙,也有 11% 说为了照顾孩子没时间听新歌。大约有 47% 的受访者称,他们其实还是想要多听些新歌的,但前提是自己能有更多时间来追潮流。
无独有偶,2015 年 Skynet&Ebert 博客在对美国音乐 Spotify 用户和 Echo Nest 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就发现,人长大后音乐品味也会变得“成熟”起来。
青少年听歌口味受流行乐的支配,生怕被新潮流所抛弃,所以尝试听各种流派的歌,甚至假装喜欢也是有可能的(peer pressure)。而在长大以后,听歌这件事受流行的趋势影响逐步减少,直到三十岁时听歌的品味开始变得稳定下来,所以在 33 岁以后就基本不听新歌了。
除了没时间关注新歌,不听新歌还主要是因为怀旧。
giphy©pingu
有时候一个人单曲循环了 N 年的歌,往往是因为这些歌曲能够唤起一些回忆,可能是很久以前的某个时期发生的事,或者是会记起某个人,而音乐跟人的记忆密切关联是早已被证实的。
青春期听的音乐对你的听歌品味影响深远。
一项研究显示了听歌是如何刺激我们大脑的:当你听到喜欢的歌曲会让你的大脑产生愉悦的反应,释放出多巴胺,5-羟色胺,催产素和其他感到快乐的激素。而人在青春期时期荷尔蒙分泌旺盛,会对这些反应变得更加敏感,再加上怀旧的影响,就导致,十年后的你跟十年前的你在听歌喜好方面很可能差别不大。
今年,经济学家 Seth Stephens-Davidowitz 就发现,如果某一首歌最初发行的时候,你刚好处于青少年时期,10 年之后,这首歌还会是你的同龄人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在听歌方面就跟造型打扮一样,当你找到标志性造型时,基本也就不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