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已经28岁了。
眨眼间,80后被视为“过时”,90后不再被重视,95后和00后登场。
你以为从20岁到30岁,整整10年的间隔可以慢慢享受,却没想到,时间从来不等人。
著名的TED演讲《二十岁光阴不再来》里,主讲人梅格教授是一位心理诊疗师。
她描述了听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客户抱怨渣男友的故事。
梅格教授选择了一条缓兵之计:点头应和。
她觉得,客户确实正在和一个傻瓜谈恋爱,但这无所谓,反正客户也不一定嫁给他。
20多岁的人有的是时间,一场不顺利的爱情不会让她怎么样。
但梅格教授的导师却催她,赶紧让客户认真思考自己的感情生活。
因为,给客户有帮助性的建议,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她20来岁的年龄——结婚前。
不然的话,她不嫁给这个男人,也可能嫁给下一个傻瓜。
20岁,是人生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许多人却在挥霍它。
回头看看迷茫不知自己做过什么,看上去没少探索人生、却一直在做无用功。
这则五天被分享60万次的TED演讲,也许会让你有感悟。
1、选择决定机遇,行动决定命运
中国有句成语“知之非难,行之不易”,通俗点说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最近出现一个词:积极废人。
自嘲是“积极废人”,这至少说明他们还有一颗向阳而生的心。
然而,有的人渴望改变自己,却又在安逸之中放弃自己。
陈柏霖在《重返20岁》中说道:
“很多20岁的年轻人以为有很多青春的本钱可以挥霍,但到了这个年龄,也该能清晰地分析出自己的不足了。
10年的时间,根本不够用来挥霍。
报纸说20多岁是成年的过渡期;研究人员说20多岁时青春的延长期;记者给20多岁人起的外号是“夹在中间者”和“成年孩童”。
而梅格教授认为,20岁是具有决定性的十年;
年轻人在这一阶段,需要解决自我认识危机,去做一点能提升自我价值的事。
逝去的青春,除了增长皱纹,更应该增长知识,丰富自身的价值。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去年在哈佛大学做了一场演讲。
他说:“目标,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可以比现在的自己更强大;我们是被需要的;有事情能让我们可以为之努力奋斗。”
路是走出来的。也许你一开始的目标并不对,但若你不行动起来,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它合不合适。
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维克多·格林尼亚,20多岁时是个花花公子,成日流连在交际舞会之中。
一次舞会上,他邀请一位女郎跳舞,却被拒绝:“我最讨厌您这样的花花公子”。
这句话给了格林尼亚当头一棒,将他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敲醒。
他决心告别原先散漫的、辜负青春的生活,发奋苦读了整整两年,以插班生的身份考入了里昂大学,受到了有机化学家巴比诶的青睐。
后来,格林尼亚用8年时间成了出类拔萃的博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多岁正是了解你自身和选择的时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的发育高峰,一旦错过,追悔莫及。
2、扩大人脉圈,不要一个人自我感动
二十多岁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玩耍生活,大家共享相同的乐趣、工作场所。
但梅格教授告诉我们,别做井底之蛙,走出原有的社交圈子,去认识更多的人,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很大的益处。
上世纪六十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通过连锁信实验,推导出了“六度分割”理论:
世界上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很少的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通常六步就可以做到。
这一理论饱受争议,但不妨碍它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
斯坦福大学教授Granovette追踪了某小镇282位求职者的求职过程。
研究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在找工作时,提供帮助最多的往往不是亲朋好友等熟人,而是那些联系松散的“弱连带”关系。
所谓弱连带,是指互动次数较少、感情较弱、亲密程度较低的关系。
但正是这些关系疏远、有显著差异性的人群,有着你的亲朋好友所在的圈子不具备的资源。
《开讲啦》里,余秋雨曾说过:“我们要寻找远方的自己,创建圈外的生命”。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瞎混的20多岁年轻人,交际圈、知识面、思维方式、说话方式和工作层面都被限制住了。
如果一个宿舍里都是颓靡的室友们,再积极向上的学生可能也会日渐松懈。
当你抱怨交往过的对象有同种毛病,可能是因为你总在一个圈子里面打转。
毕淑敏写到,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做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办法弥补。
有了解世界的野心,就该有走向世界的胆量,拘囿于你熟悉的小圈子,你可能终其一生也看不到世界的全貌。
3、不要等婚后的不幸,为年轻犯下的错误埋单
前段时间,最高人民法院制作了一份关于离婚纠纷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报告内容显示:73.40%的案件原告是女性。新时代的女性,越来越敢于主动摆脱不合适的婚姻束缚。
“七年之痒”变成三年,婚后3、4年离婚的数值达到顶峰。
女性日渐独立是一方面,而影响离婚率的,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都市的生活总以一种快节奏的方式进行,不知不觉也让年轻人变得急躁不安。
许多人一边对婚姻报以美好的幻想,一边又受不住社会压力,在年龄和舆论的双重压迫下匆忙了事。
20多岁时,约会就像找凳子。每个人都绕着凳子跑,随便玩一玩。
但快30岁的时候,就像是音乐停止了,所有人开始坐下。
不想成为唯一站着的人,所以结婚了,是因为在30岁的时候,对方是当时离你最近的那张凳子。
梅格教授劝告20多岁的人,千万不要这样做。草率的决定下,总是暗含着巨大的风险。
一旦你选择了“应付式结婚”,你就不可能有时间好好了解对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了解你们是不是真的合适。
为了父母而结婚,或是在外面听多了风言风语,就想着要结婚,这样的决定,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钱钟书曾对婚姻提出过一条建议:旅行是检验一个人品行的最好方式,旅行时的麻烦和劳顿,叫人本性毕现。
他说,“结婚和蜜月旅行,有时可以颠倒次序。一个月舟车劳顿以后,双方还愿意维持原来的婚约,这样的夫妇很大程度上不会离婚。”
即使你的TA在期望的年华里没有及时出现,也不要着急,属于你的幸福,或疾或徐,总会在某一刻来到。
SHE里,曾经最男孩子气的Ella,现在已经蓄长头发,穿起长裙,拥有美满的家庭。
Ella曾直言自己年轻时遇人不淑,在感情里面受到了伤害;31岁那年,她才遇上让她懂得爱的人。
丈夫对她的呵护与宠爱,让Ella能笑得像个孩子,满脸都是幸福。
李宗盛在歌里唱:“我从来不想独身,却预感晚婚”。
晚婚没关系,只怕你在最美好的20岁里,把自己的后半生搭进了一时冲动下的错误决定。
4、用好自己的20岁,但也不要被年龄束缚
相比中年以后的困顿和面临的压力,人在年轻时,总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新知识、去改变自己。
二十岁弥足珍贵,因为这短短十年可能要经历许多人生大事,比如婚姻、生子、就业。
20多岁的你,需要好好珍惜;已经过了20岁年纪的你,也不必慌张。
法拉利跑车的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在20岁那年,想要加入某汽车公司却遭到拒绝。
但他始终有一个赛车梦,这个目标激励着他22岁在大奖赛中获得亚军,顺利成为某汽车制造公司的试驾员。
32岁的时候他成为赛车队的队长,48岁他创立了法拉利制造公司。
后来,法拉利赛车在全世界的各项赛事上斩获了5,000多场胜利,一步步成为许多赛车手心中的传奇。
三毛说,我们三十岁的时候悲伤二十岁已经不再回来,我们五十岁的年纪怀念三十岁的生日多么美好。
我们自觉无法预知未来,所以只能追悔过去。
但其实,真心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任何年龄都不晚,最怕的就是自己给自己设限。
奋斗要趁早,是因为即使走了弯路,你也有改过的机会;但年岁渐长,绝不是放弃自我的理由。
壮心未与年俱老,每一个现在,都能是最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