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一多,被人拉进去也好,一时兴起建的也罢,反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已身在一堆五花八门的微信群里。
很多人想着:
“就那么放着吧,
反正也不碍事儿。
平时看个热闹,
了解了解群里人都是干啥的,
哪天真用到也挺方便。”
小侨今天就要提醒您:
这种想法要!不!得!
有些群必须尽早退,
否则,
很可能因此
给自己惹一身麻烦!
群聊”买买买”涉职业代购,遣返!
2017年圣诞节,上海孙小姐计划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度假。向公司递假条、订往返机票、订沿途酒店……一切都被她落实得井井有条。
按捺不住心中欣喜,孙小姐向很多朋友透露了本次行程。热心肠的她还告诉大家:“有啥需要帮买的尽管说,我人肉给你们都背回来!”
来自: 丁小点
事实上,这不是孙小姐第一次帮人代购了。此前去日本韩国,她也曾大包小包买回很多东西。所以,当朋友们得知她又要出发,各种需求便一涌而上。
“帮我带两罐叉叉牌的奶粉”
“那边叉叉牌靴子比国内便宜不少吧?
给我来一双。”
“我要一只叉叉牌叉叉款手包!”
要说用微信群沟通真是方便:诉求集中,要求清晰,该买啥一目了然。等到了地方开始购物,一不会记混,二不会错漏。
谁知这一下,
方便了自己,
也方便了海关。
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孙小姐终于落地悉尼。结果入境时,例行检查随身物品,手机里这个微信群,成功引起了海关注意——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孙小姐被当即遣返。
原来,孙小姐持有的是旅行签证,聊天记录中,却有很多人要求她代购澳洲保健品、护肤品、雪地靴、奶粉、甚至奢侈品。
按照当地法律,持旅行签证者绝不允许从事经营和打工等活动。而澳大利亚海关只要怀疑当事人违法,就有权禁止其入境。
于是,连机场都没出,孙小姐就这么成了“被遣返者”,原路返回了……
群聊美食涉嫌经营私厨,遣返!
身在海外,有时就想吃那一口地道的家乡风味。因此,为了祭自己的五脏庙,不少华人练就了十八般武艺,煎炸炖煮样样精通。
每次做了拿手菜,便叫上朋友一起大快朵颐。一来二去,吃货推荐吃货,大家就有了固定的微信群。
美国休斯敦就有这么一群留学生,将近30个人,都热爱甜品制作。课业之余,他们常聚在一起动手创作,每次将原料化作美味,都乐在其中。
日子久了,这份心灵手巧开始在同学圈小有名气。大家得知他们又做了甜品,便会求了来吃。当然,也不会白吃,总要把成本钱拿给人家才好。
一拉二,二拉三。他们的微信群日益“火爆”。当地一家中餐馆老板得知后,感觉自己被抢了生意,便混入微信群“下单”,接着向移民局举报。
没什么好说的!留学生并非持工作签证,微信群内一条条聊天记录都显示,他们在从事“供货”“收款”的行为。
多位被移民局带走,悉数遣返。其中甚至不乏即将毕业,已经拿到OPT的人。
事实上,“私厨”对于大部分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而言,并不陌生。除了留学生爱做做小菜、甜品,很多已定居的华侨华人也热衷于类似的事。
比如退了休的老年人,他们移民后人生地不熟,无所事事,所幸做了一手好菜,包饺子,捏包子都不在话下,既能打发时间,还能补贴家用。
正为生计打拼的中青年们怀念“家的味道”,很乐于进这种微信群:
又好吃,又方便,锅包肉和大馄饨可以随时订!关键是,价格也比当地餐厅实惠多了。
但其实,这类行为是当地卫生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必须承认,出售未经监管的食物,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小侨在此敬告海外“吃货”:微信群里,分享美食菜谱可以;炫下厨艺没毛病;召唤好友约餐饭也无可厚非。
一旦涉及“预订”“送货”“收款”什么的,还是能免则免吧!
群友聊天涉淫秽色情,遣返!
高先生已经在加拿大侨居多年。
2017年夏天,从中国返回加拿大,在海关处做循例检查时,一向没出过问题的他,居然被海关收了手机,关进“小黑屋”。
这一关,关得他一头雾水。
常年来往于两国之间,违禁品也好、注意事项也罢,他都烂熟于心;自己也向来不做踩红线的事,这是敢拍胸脯保证的!怎么就被关起来了?
这边,高先生还没想明白原因;另一边,海关连警察都叫来了。
海关告诉警察,“这位先生手机中发现了疑似淫秽视频,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可能在境内从事不法活动……”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高先生拿过手机才发现,所谓的“犯罪证据”来自群聊内容。
这个群不是高先生建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朋友拖进去。因为总响个不停,高先生设置了消息免打扰,没逐条看过群友发了什么。
解释得口干舌燥,加拿大警方终于认定,高先生没有没构成犯罪。
但海关却坚持撤销他的签证。加拿大一大摊子本该正常维继的生活啊,可怎么办?不容他想,高先生已被送上遣返的飞机。
轻信群内朋友,别骗损失惨重
海外朋友微信群都不少。
很多群动辄就是上百人。里面有律师,会计师,做房产中介的,开餐馆的,搞旅游的,卖车的。
在这些群里,大部分人都是被朋友拉进来的。群友之间,有的人很熟,但绝大多数都只是“朋友的朋友”,互相不认识。
华人曾小姐就有这样一个微信群。群里面,曾小姐认识的朋友G常发一些“八折代订Airbnb”的小广告。起初她没在意,直到有一天她有朋友从中国来玩,要她帮忙订高端华人区豪宅住几天,她才想到G。
G表示,他只是帮朋友发广告,本身不做Airbnb生意,让曾小姐直接按照广告上的方式联络。
曾小姐照做,果然以优惠价订到了房间,订好后还去实地看过。曾内心暗喜,觉得有熟人帮忙,真是太幸运了。
谁知,几天后,曾小姐忽然收到电话,被通知已退房。
曾小姐当时就蒙了。查了一大圈才发现,是G介绍的代办者做了手脚。她想联系这位代办者,对方却已将她拉入黑名单。
气愤之下,曾小姐找到G。G坦言,他和代订者其实不熟,代办者在另外的微信群加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帮忙发广告,每个月给G100元报酬。G觉得这是举手之劳,就答应了。
大家来看看:对曾小姐而言,她在现实生活中见过G,觉得G真实可靠,才没有对G发的广告产生戒心;
G呢,也是被朋友拖进另一个微信群,相信“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轻易答应了骗子的请求,成了帮凶。
最终,曾小姐和G,都成了“熟人”的受害者。
看完这些,
您还觉得一些群聊“可有可无”吗?
马上把本篇转给家人!
就现在,
立刻进行清理,
退出无关群聊!
新闻来源:中国侨网
好友一多,被人拉进去也好,一时兴起建的也罢,反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已身在一堆五花八门的微信群里。
很多人想着:
“就那么放着吧,
反正也不碍事儿。
平时看个热闹,
了解了解群里人都是干啥的,
哪天真用到也挺方便。”
小侨今天就要提醒您:
这种想法要!不!得!
有些群必须尽早退,
否则,
很可能因此
给自己惹一身麻烦!
群聊”买买买”涉职业代购,遣返!
2017年圣诞节,上海孙小姐计划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度假。向公司递假条、订往返机票、订沿途酒店……一切都被她落实得井井有条。
按捺不住心中欣喜,孙小姐向很多朋友透露了本次行程。热心肠的她还告诉大家:“有啥需要帮买的尽管说,我人肉给你们都背回来!”
来自: 丁小点
事实上,这不是孙小姐第一次帮人代购了。此前去日本韩国,她也曾大包小包买回很多东西。所以,当朋友们得知她又要出发,各种需求便一涌而上。
“帮我带两罐叉叉牌的奶粉”
“那边叉叉牌靴子比国内便宜不少吧?
给我来一双。”
“我要一只叉叉牌叉叉款手包!”
要说用微信群沟通真是方便:诉求集中,要求清晰,该买啥一目了然。等到了地方开始购物,一不会记混,二不会错漏。
谁知这一下,
方便了自己,
也方便了海关。
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孙小姐终于落地悉尼。结果入境时,例行检查随身物品,手机里这个微信群,成功引起了海关注意——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孙小姐被当即遣返。
原来,孙小姐持有的是旅行签证,聊天记录中,却有很多人要求她代购澳洲保健品、护肤品、雪地靴、奶粉、甚至奢侈品。
按照当地法律,持旅行签证者绝不允许从事经营和打工等活动。而澳大利亚海关只要怀疑当事人违法,就有权禁止其入境。
于是,连机场都没出,孙小姐就这么成了“被遣返者”,原路返回了……
群聊美食涉嫌经营私厨,遣返!
身在海外,有时就想吃那一口地道的家乡风味。因此,为了祭自己的五脏庙,不少华人练就了十八般武艺,煎炸炖煮样样精通。
每次做了拿手菜,便叫上朋友一起大快朵颐。一来二去,吃货推荐吃货,大家就有了固定的微信群。
美国休斯敦就有这么一群留学生,将近30个人,都热爱甜品制作。课业之余,他们常聚在一起动手创作,每次将原料化作美味,都乐在其中。
日子久了,这份心灵手巧开始在同学圈小有名气。大家得知他们又做了甜品,便会求了来吃。当然,也不会白吃,总要把成本钱拿给人家才好。
一拉二,二拉三。他们的微信群日益“火爆”。当地一家中餐馆老板得知后,感觉自己被抢了生意,便混入微信群“下单”,接着向移民局举报。
没什么好说的!留学生并非持工作签证,微信群内一条条聊天记录都显示,他们在从事“供货”“收款”的行为。
多位被移民局带走,悉数遣返。其中甚至不乏即将毕业,已经拿到OPT的人。
事实上,“私厨”对于大部分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而言,并不陌生。除了留学生爱做做小菜、甜品,很多已定居的华侨华人也热衷于类似的事。
比如退了休的老年人,他们移民后人生地不熟,无所事事,所幸做了一手好菜,包饺子,捏包子都不在话下,既能打发时间,还能补贴家用。
正为生计打拼的中青年们怀念“家的味道”,很乐于进这种微信群:
又好吃,又方便,锅包肉和大馄饨可以随时订!关键是,价格也比当地餐厅实惠多了。
但其实,这类行为是当地卫生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必须承认,出售未经监管的食物,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小侨在此敬告海外“吃货”:微信群里,分享美食菜谱可以;炫下厨艺没毛病;召唤好友约餐饭也无可厚非。
一旦涉及“预订”“送货”“收款”什么的,还是能免则免吧!
群友聊天涉淫秽色情,遣返!
高先生已经在加拿大侨居多年。
2017年夏天,从中国返回加拿大,在海关处做循例检查时,一向没出过问题的他,居然被海关收了手机,关进“小黑屋”。
这一关,关得他一头雾水。
常年来往于两国之间,违禁品也好、注意事项也罢,他都烂熟于心;自己也向来不做踩红线的事,这是敢拍胸脯保证的!怎么就被关起来了?
这边,高先生还没想明白原因;另一边,海关连警察都叫来了。
海关告诉警察,“这位先生手机中发现了疑似淫秽视频,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可能在境内从事不法活动……”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高先生拿过手机才发现,所谓的“犯罪证据”来自群聊内容。
这个群不是高先生建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朋友拖进去。因为总响个不停,高先生设置了消息免打扰,没逐条看过群友发了什么。
解释得口干舌燥,加拿大警方终于认定,高先生没有没构成犯罪。
但海关却坚持撤销他的签证。加拿大一大摊子本该正常维继的生活啊,可怎么办?不容他想,高先生已被送上遣返的飞机。
轻信群内朋友,别骗损失惨重
海外朋友微信群都不少。
很多群动辄就是上百人。里面有律师,会计师,做房产中介的,开餐馆的,搞旅游的,卖车的。
在这些群里,大部分人都是被朋友拉进来的。群友之间,有的人很熟,但绝大多数都只是“朋友的朋友”,互相不认识。
华人曾小姐就有这样一个微信群。群里面,曾小姐认识的朋友G常发一些“八折代订Airbnb”的小广告。起初她没在意,直到有一天她有朋友从中国来玩,要她帮忙订高端华人区豪宅住几天,她才想到G。
G表示,他只是帮朋友发广告,本身不做Airbnb生意,让曾小姐直接按照广告上的方式联络。
曾小姐照做,果然以优惠价订到了房间,订好后还去实地看过。曾内心暗喜,觉得有熟人帮忙,真是太幸运了。
谁知,几天后,曾小姐忽然收到电话,被通知已退房。
曾小姐当时就蒙了。查了一大圈才发现,是G介绍的代办者做了手脚。她想联系这位代办者,对方却已将她拉入黑名单。
气愤之下,曾小姐找到G。G坦言,他和代订者其实不熟,代办者在另外的微信群加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帮忙发广告,每个月给G100元报酬。G觉得这是举手之劳,就答应了。
大家来看看:对曾小姐而言,她在现实生活中见过G,觉得G真实可靠,才没有对G发的广告产生戒心;
G呢,也是被朋友拖进另一个微信群,相信“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轻易答应了骗子的请求,成了帮凶。
最终,曾小姐和G,都成了“熟人”的受害者。
看完这些,
您还觉得一些群聊“可有可无”吗?
马上把本篇转给家人!
就现在,
立刻进行清理,
退出无关群聊!
新闻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