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家首次在银河系外观测到了行星,大概有超过一万亿颗那么多。
2 月 2 日,一项发表在《天体物理期刊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研究提供了银河系外存在行星的第一个证据。
长期以来,科学家都很难在太阳系外寻找行星,更何况是超越了银河系的范围。毕竟我们的星系是一个大约十万光年长,一千光年厚的翘曲光盘。但借助微引力透镜现象——目前行星观测方法中唯一能发现相对遥远距离天体的方法,银河系外 RX J1131-1231 星系的一群行星暴露在我们眼前。
主持这项研究的是俄克拉荷马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的戴新宇教授和他的同事 Eduardo Guerras 博士,戴新宇表示,“我们可以估计,这个遥远星系的行星数量超过了 1 万亿。”
图片来自:俄克拉荷马大学
“现有观念认为,绝大多数星系中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行星的微引力透镜效应一定会导致黑洞附近的辐射被放大,而这种辐射观测变化能被现有望远镜观测到。”戴新宇在接受《科技日报》的采访时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了这种辐射观测变化,我们对其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微引力透镜效应可以对其进行解释,从而确定了这些河外行星。然后,通过建模数据来分析特征信号出现的频率,确定了这些行星的质量。”
微引力透镜是一种天文效应,当那些遥远的恒星或类星体发出光线,在地球观测时会被引力弯曲。如果光源恰好在中间物的后方, 那么这个中间物就会被当作一面“透镜”,光线会在它四周形成一个光盘,光盘的亮度将受到透镜星体附近的行星影响,从而用来确定这些行星的存在,否则它们会因为太遥远且不发光而无法识别。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思想实验“爱因斯坦圆盘”预言了这种效应。如今科学家依照他的理论,终于观测到了 38 亿光年外的行星。但这种方法也有缺陷,只有当两颗恒星几乎完全对齐时才会产生微引力透镜的效果,这意味着观测难以重复。
Guerras 博士在接受《独立报》采访时说:“这个星系位于 38 亿光年之遥,没有丝毫的机会能观测到它们,甚至是用科幻小说里可以想象的最好的望远镜也不能。这是一个充分说明微引力透镜技术多么强大的例子。”
“但现在我们可以研究它们,揭示它们的存在,甚至对它们的质量也有了概念。这是非常酷的科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