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2月2日电(记者林小春 周舟)一项新的小鼠研究显示,两种在肠道内发现的细菌能联手增加罹患结肠癌的风险。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发更有效的结肠癌预防策略。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在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来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组织样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病,在结肠内产生大量息肉,最后导致结肠癌。结果发现,与采自散发性息肉患者的样本不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患者的样本含有细菌生物膜,该细菌生物膜主要由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聚集而成。
研究人员指出,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可增加DNA(脱氧核糖核酸)受损程度和肿瘤发生率。动物实验发现,当把其中一种细菌植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产生的肿瘤很少;而同时植入两种细菌的小鼠明显更容易罹患结肠癌并死亡。
进一步分析显示,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能联手破坏保护结肠的黏膜层,在肠道内制造一个容易诱发慢性炎症的微环境,最终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负责研究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辛西娅·西尔斯说,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是青少年肠道内的常见细菌,所以这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全球性青少年结肠癌患病率的上升。
研究人员指出,将来也许能通过药物、疫苗或益生菌的手段阻止两种细菌在肠道内定植,从而预防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