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形色江湖(张朴)
从看到浙江建成数条绿道供人们徒步穿行,其中有一条位于浙江西南部的绿道将穿越龙泉古窑址,心情无比激动,立马与浙江同学相约,计划徒步。我喜欢龙泉青瓷,其恬静淡雅,青润如玉,凝聚着自然之魂的釉色总能让我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喜欢青瓷,源自在大伯家的一顿饭。我父亲讲,爷爷那辈家境尚可,生活用品中既有许多产自景德镇的青花薄胎细瓷,也有一些出自浙江的龙泉青瓷。后二伯、父亲离家投身革命,爷爷随大伯生活,那些瓷器就自然而然统统归属大伯家了。大伯家的生活用现在的话说很小资雅致,讲究情调。在饭桌上我第一次触摸到了青瓷,瞬间被其青翠碧绿、莹澈剔透的气质迷得神魂颠倒。其中印象尤深的是一高足盘,盘面刻有一朵盛开的莲花,淡青的色泽泛出明亮的釉光。记得当时堂兄用它盛装的菜肴是“金钩嫩胡豆瓣”,对菜的味已淡忘,但那道菜的形、色却时时浮现,萦绕我脑海:剥去外衣的嫩胡豆成瓣状,淡淡的一片绿色间杂几瓣嫩黄,金红虾米(成都称金钩,浙江称开洋)点缀其间,轻施薄芡,盛入青瓷高足盘上桌。川人喜食辛辣,菜品大多味浓色重。而这盘菜清新淡雅,其型其色让人心沉静、神清爽。此时此刻,不由得一改平日里狼吞虎咽的假小子作派,瞬间“淑女”起来:轻抬手臂举箸,箸尖小心夹起豆瓣,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整顿饭,我的心思都在那浑身散发出优雅清冷的高足盘上,下意识地让手远离盘子。因为天性好动,凡我手触碰过的易碎品总难以保全,家里的瓷器多毁于我手。每每逛文物市场,见到那些熟悉的身影,耳边就会想起当年它们碎裂的声音……。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一日杂店看到售卖青瓷饭碗,虽然当时同样大小的青花饭碗才8分一个,我仍然毫不犹豫地用29元购了10个青瓷饭碗。那时月工资40余元,此举遭到众多抱怨、批评,为此家庭冷战数日。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青瓷,虽然这新瓷泛出的贼光有些扎眼,没有大伯家老瓷器的温润如玉,但能手捧青瓷碗吃饭,满足感杠杠的。随后不久饭碗开始减员,直至十去其五,痛下决心轻易不再使用。只时不时翻看把玩。
多年以后方知青瓷在我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它是瓷器之母,后才有了白瓷,有了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各色瓷系;知道了“哥窑”“弟窑”的故事,知道了它们在西方被称为“雪拉同”……其烧制技艺于2009年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期待着,来年浙西南龙泉古窑址的绿道之旅。